城市道路工程中降噪技术的应用张晓晨 董雪宇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张晓晨 董雪宇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交通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交通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进而极大推动了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因此交通噪声污染的程度也日益严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降低交通噪音的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道路施工中应当采取有效的降噪技术来尽可能地降低噪声污染。
         关键词:城市道路;降噪技术;应用?
         引言
         在城市道路降噪排水路面设计与施工中,应树立正确设计理念,结合排水降噪路面特点,分析具体工况,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有效开展施工工作,把控细节,保证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与施工符合降噪排水路面的要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1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及危害
         道路交通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危害包括:(1)影响人的情绪。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2)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强噪声使人多梦、惊醒,甚至难以入睡,中老年人、病人尤为敏感。(3)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反复长时间的交通噪声刺激,超过生理承受能力,会使脑血管功能紊乱,造成神经衰弱,还可引起记忆力、思考力降低;在强声刺激下可引起呼吸和脉搏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可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等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胃液分泌减少等。(4)影响胎儿生理发育和儿童智力发育。交通噪声会引起孕妇子宫血管收缩,以致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氧气;噪声可损伤胎儿和婴儿的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噪声还会影响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2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原因
         (1)机动车保有量增加速度加快。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并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城市作为汽车行驶的集中场所,截止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了10.51%。汽车数量的急速增长,在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在持续加重环境污染。在交通噪声影响因素中,交通量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当车流量增加1倍以上时,噪声级别将多出3dB。此外,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甚至拥有2辆及以上汽车,这种情况下,将严重压缩公共交通出行人数,甚至会造成严重道路拥堵。特别是在早高峰、晚高峰及节假日阶段,拥堵问题愈加严重,随之必定为带来更为严峻的噪声污染现象。(2)建筑物隔音措施不到位。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人多地少问题愈加严重。为缓解这种局面,建筑工程逐步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多数建筑集中群多沿主干道分布,此类道路车流量大,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更加严重,据调查可知,目前多数噪声敏感建筑并未设置有效的隔音设施,导致噪声严重超标,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3)交通秩序不佳。城市是一个人群聚集地,通过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到一起才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其中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足,或因交通管理执法不严,经常出现行人、非机动车逆行、横穿马路等情况,尤其是高峰期阶段,极易出现抢道、占到、夹队、闯红灯等情况,从而影响人的情绪,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
         3道路工程的降噪技术
         3.1对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的技术
         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在于车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道路工程所使用的路面材料、软硬度、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噪声的大小造成相应的影响。

因此,选择最佳的路面材料来进行施工,已逐渐成为降噪的关键手段,例如德国在早期就建设了高速公路,并制定了严格的道路噪声控制环保法,他们采取最先进的路面材料,在完成铺设之后,其表面层将会出现一定的间隙,且这些间隙彼此联通,不仅道路路面较为平软,粘结性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吸省效果,在运用该路面之后,不仅可以缓解因路面问题所导致的噪声,而且可以降声效果要远远低于普通的沥青路面。目前最常使用的路面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沥青玛蹄脂材料,该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其主要是由沥青、矿粉、细集料等等所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粗集料的骨架间隙中所形成,具备较强的耐久性及抗裂性、较好的抗高温性、较高的水稳定性、噪声较小等。道路工程在运用该材料进行施工时,其降噪效果可以实现3-5dB(A)。并且不需要较多的养护工作量,使用时间较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益;二是透水沥青材料,该材料的施工主要是以干涉理论为基础,运用开级配的形式来进行施工的一种骨架空隙,在粗集料之间则依靠点接触的形式来成为骨架,细集料与沥青胶浆则被填充于骨架之中,从而形成较大的空隙率。与其他的路面材料相比,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防滑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可以将路表的积水迅速排出。
         3.2切断噪声传播途径
         (1)绿化降噪。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通过设置绿化林带,可满足降噪、保护环境的目的。一般都会在城市道路两侧或中间部位设置绿化带,两侧多选择高大树木,枝繁叶茂;中间多为低矮造景植物,在美化道路的同时,还能达到降噪的目的。绿化林带宽度越大,则附加降噪量越高,由此可见,合理选择绿化带宽,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声屏障技术。在降低道路交通噪声中,声屏障应用较为常见,多选择特殊声屏障材料吸收声波,从而实现降噪目的。根据降噪方式不同,可将声屏障分为吸收型、反射型或综合型,上述3种类型均可达到良好降噪效果。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声屏障的合理设计,可降噪5~12dB。
         3.3噪声受体防护
         在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均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噪声防治目标的情况下,应对噪声受体进行被动防护。可采用的方式包括设置隔声窗、环保搬迁等。(1)设置隔声窗。常规隔声窗大多采用双层中空隔声窗,隔声量达30dB以上。其优点是降噪效果显著,造价低。缺点是对土坯房等结构较差的建筑隔声效果一般;使用过程将直接影响室内通风。为解决通风与隔声之间的矛盾,通风隔声窗应运而生,该类隔声窗在降噪的同时保留了基本的通风条件。但与常规隔声窗相比,其成本较高,通风情况下隔声效果降低10dB以上,对噪声超标严重的建筑不宜使用。此外,对于现有建筑更换隔声窗的情况,还存在入户安装困难的局限性,不适合大规模使用,多用于零散分布的建筑。(2)环保搬迁。环保搬迁主要在噪声污染严重且难以采取其他手段改善声环境质量的情况下使用,可彻底解决噪声扰民问题,环境效益显著。但重新征地建设投资大,且实施搬迁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结语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及规模不断扩大,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交通噪声严重干扰居民的生活,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增强政府部门政治该问题的决心,为了使我国真正建设成一个生态良好型国家,今后在各个区域都应当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切实降低噪声的危害,推动城市道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冯秀荣.公路交通噪声危害及降噪方法手段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L44-46
         [2]蔡伟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隔声降噪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8.
         [3]余世清,吴灵鹞,夏阳.杭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与防治[J].环境工程,2019(S1).
         [4]姜斌 . 城市道路降噪排水路面设计施工探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4):6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