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性。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行业产值处于领先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安全施工管理模式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并影响了建筑工程市场健康模式[1]。安全施工管理是近年来建筑工程改革重点,研究安全施工可以减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现状,维护企业声誉,减少企业因为安全施工管理不到位所产生的额外成本。由此可见,探析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现场施工的安全是整个施工企业的关键所在,不仅与全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着施工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想使得建筑管理更为有效,就必须实时的管控整个现场的施工。另外,在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重视安全管理,并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1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先后出台,国家也进一步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现在,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在不断地提高,人员素质和施工专业度也在增强,但依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的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很强,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足,但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加强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无论是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是国家的财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安全生产能保证工作人员及施工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幸福度,做到国家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其次是安全事故少发生、不发生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度,还能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建筑施工安全策略应用措施
2.1增强施工安全意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是外在的,虽然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是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建筑工人在作业的时候时刻地提醒自己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建筑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行业,作业的环境与其它行业相比也比较差,所以应该逐渐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和施工企业不能够因为自己利益的发展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2.2培养专业的施工安全管理团队
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施工安全管理团队对施工的整个过程全程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团队能够为施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所以施工企业要及时地引进相应的管理人才,定期到专业的部门进行培训,保证管理人员对施工整个过程拥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他们就能够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较详细的安全策略实施方案,保证安全策略的有效落实。根据施工场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的企业和企业可以制定一些有效的奖惩措施,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于不负责任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整个企业树立良好的施工理念,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全面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
2.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企业必须制定和完善这一制度,并在具体实践中严格遵守这一制度。
一方面,制度的存在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表明企业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有利于为引导广大员工在这一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另一方面,一旦建立了这一制度,就必须在实践中严格遵守,不遵守或者不严格遵守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既要保持其稳定性,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
2.4优化施工设备管理方式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其要想对施工设备安全管理设施进行优化,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①对于操作人员的选择,要选择业务水平较高,了解设备维护保养规程与流程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障机械设备操作的质量,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人员的失误;②作业人员要想独立工作,必须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考核,在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岗位时,还要依据人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个人性格,确保机械设备与人员实现较好的融合;③还要挑选较为合理的设备用品油、燃油以及润滑油等,不能依据油价的上涨选择廉价的油品,要依据实际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确保机械设备运行的效果;④要想实时的监督机械设备操作与运行,就必须明确设备技术的要点以及作业操作的注意事项,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的进行纠正;⑤对于设备来说,要在使用前后进行详细的检查,尽可能的减少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2.5增强安全隐患整改力度
要想提高安全管理模式的质量,施工企业就必须增强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一方面需要定期检查施工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保卫、安全施工模式以及消防通道等,如果出现安全隐患还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更正;一方面还要分析工程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害性大的安全问题,并做到安全防护工作,针对危险源来说,还要派遣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出现问题;另外,还要对一些专项设备,例如临时用电系统、起重设备等,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并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尽可能的对每个环节的施工都能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及时科学的整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6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是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和作业的保障,要优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就需要完善施工企业的安全防护设施。一是适当加大购买设施资金的投入,选择优质的、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用品,从硬件设施的使用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了解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的重要性,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来提升施工安全的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转变管理观念,对施工现场的任何设备都要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可以采用定期检查的方式,检查施工现场的硬件设备,管理观念有传统的事后处理相事前预防转变,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控措施。三是尽量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无法完全预防与制止,只有提前做好救急措施,一旦事故发生,就要及时抢救人员及其他,减少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开展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能提升施工质量,促使施工过程更具全面性、合理性和稳定性。所以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建筑工程最大化经济效益,需要相关企业及人员能够提高安全意识,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蔡耿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1443.
[2]孟凡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