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结构设计是施工技术的主要依据,施工技术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章通过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工程设计
引言
长期以来,建筑工程项目都是涉及国家民生问题的重要事项,尤其是近年来土木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更为现代建筑施工领域提出全新要求,施工单位不仅要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更应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因此,无论是传统施工技术,还是现代新型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均要与建筑工程设计进行充分结合,发挥二者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实际施工技术应用的关系
第一,结构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应用相辅相成。土木工程的实际建设离不开设计方案的指导,同时,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建设成本等进行了解,保证设计方案能够有效落实。科学、合理的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能够使工程结构体系更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加之合理的施工技术与其相互配合,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根本保障并且不断的提升。第二,结构设计是指导实践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可执行性强的方案作为指导基础,通过结构设计方案,施工方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投资方的建设目标、成本规划、技术选择及使用标准等指标,在实践过程中予以转化,保证建设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同时,通过设计方案可以对阶段性建设任务、工程器械、人员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土木工程结构体系,提升建设项目整体效益。反之,如果忽视设计方案的指导,不能够将真正的设计意图展现出来,最终结果也是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三,设计方案通过建设技术进行结果转化。在开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准备阶段,需要设计人员通过实地勘测、数据建模、历史资料分析等工作,在规范性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施工工序、工期、成本、人员安排、施工管理、技术及设备应用等情况进行设计,确保各施工环节衔接顺畅,通过实践调查、勘测,尽可能的对建设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降低设计变更的频次,充分发挥结构设计对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能够为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加有效的质量保障。
2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融合应用
2.1合理计算地基承载力
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善于阅读勘察报告,须认真阅读勘察报告数据,仔细研究土体抗剪强度指标与土壤实际情况,并重点关注勘察报告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类型等重点内容。必须牢记稳定岩石、碎石土的地基承载力大于密实砂、中密砂;密实砂、中密砂的地基承载力又优于粉质黏土,在各种土质中,回填土与软土的地基承载力最差。必须牢记北方地区干燥,土质较好;南方地方潮湿,分布有大量软土。不同土层的剪切波速范围也各有不同,若现场土层为坚硬土、岩石、碎石土,则土层剪切波速范围大于500m/s;若现场土层为中硬土,则土层剪切波速范围在250m/s~500m/s之间;若现场土层为中软土,则土层剪切波速范围在140m/s~250m/s之间;设计人员要根据现场土质的具体情况,仔细计算现场土层的地基承载力。
2.2增强基础选型的科学合理性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建筑基础选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土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整个工程基础选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施工人员需要深入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来全面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设计情况,并利用所学知识来提升整个工程勘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了整个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利用情况,全方位的设计施工方案,从而确保土木工程建筑选型的科学合理。最后,在土木工程基础选型设计中,施工设计人员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整个土木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精准的计算整个房屋建筑结构的受风面积以及风力因素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时候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施工结构。
2.3对设计、施工人员进行综合培训
当前阶段,我国土木工程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下,设计成果更先进、技术指导价值更强。同时,土木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为土木建设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有效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应该加强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深化技术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培训课程,使他们在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创新土木工程设计和技术理念,优化土木建设项目结构设计方案的执行性与实效性,为工程实际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最大限度的避免工程出现安全风险。
2.4对新的技术工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
面对现阶段我们国家复杂多样的施工过程,以前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和时代脱轨了。因此,在开展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有关的技术人员要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通过科学方法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效果。以钢筋工艺为例,作为土木工程结构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钢筋连接设计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避免由于一些技术的不过关、技术能力不强而影响设计效果,甚至还有一些结构设计人员对这些钢筋连接技术持着一种不情愿的态度,不肯在开展结构设计的时候使用这一项技术。他们却不知道,钢筋连接对结构体系安全的重要性。假如,在以后开展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时候,有关技术人员能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一项技术,那么,就能有效的把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关人员的协调配合进行进一步提升,并且,让我们国家的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得到更上一层楼的突破。
2.5合理应用信息模型技术对结构设计进行调整
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建筑信息模型优化结构体系。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对不同工程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补充参数信息,通过完善的数据库能够根据项目建设要求,随时对工程信息进行查询,使得信息之间联系性更高。通过数据库建设还能对设计总量与设计时间进行优化,防止后续施工中出现较多修改。相关设计人员能够随时查询不同资料,提升设计效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对此方面进行设计能够全面提升设计质量。设计人员要从施工场地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成果。通过应用新测量技术使得信息能够有效采集,更好地掌握不同信息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够对建筑材料、外观等方面进行直观展示,能够融入不同信息数据,对建筑项目舒适度、采光情况、节能效益等进行控制,提升设计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工程设计与建设技术的有效对接,建设单位应从技术、设计的应用与创新出发,通过加强新技术的引入、注重土木工程的技术与设计理念创新、建立全过程工程监管体系等途径,保证设计与施工的配合协调。
参考文献
[1]张雄.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的配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58.
[2]王忠玉,马超.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的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
[3]毕崇杰,李宁.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策略在土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