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自动化系统对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不同的供电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满足人民和企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存在一些应用问题。如何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已成为相关人员应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建设
1 配电自动化概述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目标的基本技术内容,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实现配电网高效运行的目标。配电自动化技术包括四个方面:①配电线路自动化,又称馈线自动化。② 用户自动化,也称为买方管理。③ 变电站自动化是输电技术和配电技术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④ 配电管理自动化技术,配电自动化有一定的标准,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运行控制系列标准、施工系列标志、自动化技术及设备系列标准、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减少停电时间和面积。由于停电现象是电网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保证人们正常有序的生活。为保证城市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应统一控制和管理。如果发现问题,应统一隔离,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为了缩短处理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我国配电系统要求配电网的运行可以在控制中心通过遥控进行。
2供电企业配电的自动化分析
2.1 引发配电问题的相关原因
2.1.1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输电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是制约配电效果的重要因素。供电企业由于责任心淡薄,部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配电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降低了配电运行水平,降低了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应加强专业培训,逐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2.1.2 技术及设备因素的影响。
供电企业在配电运行管理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很强。如果出现技术应用不当、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缺乏保障等问题,将加大供电企业配电运行的安全风险,对线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潜在威胁。
2.1.3 环境因素的影响。
供电企业在配电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会加剧配电线路老化,降低线路性能,同时会造成设备故障,增加停电事故的发生率,影响使用效率权力资源。
2.2自动化输配技术的应用优势
针对供电企业配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重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保持供电企业良好的生产效率。因此,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技术的高效利用,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水平,有必要了解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2 满足实时检测要求, 实现远程控制
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配电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配电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满足系统运行中的实时检测要求。同时,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理论等要素,实现对供电企业配电运行的远程控制,并能及时处理运行故障,满足配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要求。
2.2.3提高配电效能, 优化故障处理方式。
在供电企业的配电运行中,如果能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将其应用到配电运行中,就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配电效率。同时,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发挥历史数据记录功能,实现配电运行故障的实时处理,优化故障处理方式,降低配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3 配电现状分析
2.3.1 配电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新时期,用户用电量的增加对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受基础设施设置、人员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影响,供电企业配电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给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配电运行和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复合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供电企业的供电效率将受到影响。
2.3.2配电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
由于受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如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供电企业配电管理中存在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将制约供电企业的有效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此类人才的培养,以科学应对。
3 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与效果
3.1配电自动化实施效果。
(1)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用电过程科学控制的要求。基于配电自动化,将控制理论、智能技术等要素结合起来,可以保持供电企业良好的生产控制状态,逐步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核心组织和管理机制的配合下,可以满足自动化作用下的电力需求,为现代智能电网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2) 降低分销业务的生产风险,保持其良好的生产效率。在自动化的支持下,能够及时处理配电运行实践中的安全隐患,降低供电企业的生产风险,为提高配电运行风险预控水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3) 优化配电自动化控制方式,提高配电运行控制效果。通过考虑自动化功能的特点,可以优化控制方式,提高配电运行的能耗,保证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同时,由于自动化支持下的配电运行和生产控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以使配电运行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
3.2 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
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配电自动化良好的控制状态,提高配电自动化的技术含量,有必要对配电自动化项目进行探索。配电自动化是以一次电网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配电系统的监控,并通过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送系统的科学管理。
3.2.1 配电系统一次网架和线路改造
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需要建立区域和城市线网的调整框架。各线路总负荷不宜过大,各线路段间负荷均匀,正线婴儿符合N-1安全原则。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线路负荷率,提高设备利用率。考虑到湖流分析、负荷转移、电网调度、运行维护、配电自动化等应用功能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简单性,提出了多级单联式双面电源、单环式双面电源和单环式双面电源配电网框架采用供电方式。线路的主要方式是多段多连接。线路断面点及接触点设置合理。电网结构成熟,运行方式灵活,形成环网供电和开环运行。
3.2.2主站建设功能齐全
主站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值:(1)配电SCADA:数据采集、状态监测、远程控制、人机交互、防误闭锁、图形显示、事件报警、配电终端Rui在线管理、通信网络状态监测等。;(2) 建立完整的配电网拓扑模型,通过EMS获取变电站内部模型,将车站外部配电网模型导入PMS,将主站系统拼接成完整的配电网扩展补偿模型;(3) 馈线自动化:通过建立整个配电网的实时拓扑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配电自动化终端上传的故障信号,实现配电故障的快速定位和隔离,并自动承担供电方案的恢复,同时减少配电网的停电和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3) 配电终端及通信系统建设。目前,许多地区在用的一次开关柜不具备自动化功能,需要自动改造,或更换为具有自动化功能的开关柜,并配有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和通信模块,使其具有电气操作功能和遥测功能;在重要的互联环网柜和开关站中,需要配备备用电源。在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中,优先采用光纤专用网络通信方式。如果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之前没有专门的配电通信网络,由于没有现有的光纤通信管道,很难埋设新的管道,可以考虑无线公网。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满足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在实际供电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相关人员要全面保证供电可靠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义苗, 何乐彰, 张忠会, 等.基于可靠性的不同供电区配电自动化终端数量优化方案研究[J].电力与能源, 2016, 37 (4) :414-419.
[2] 薛志刚.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研究[J].门窗, 2017 (8)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