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路基路面施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交通一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施工建设使道路的路面使用寿命能够更长,如何把握路面施工的缺陷处理,都是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目前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决对策,为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科学文化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在当前大背景下,人民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市政工程施工工艺和管理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在公路道路施工工程中,当前阶段市政工程施工主要着力点都在道路路基、路面技术的升级和应用层面,通过实际考察分析,从中吸收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1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建设的重要作用
影响市政道路建设的因素很多,如交通压力、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此,运用科学的措施,减少相关因素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影响,不仅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还可以增强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的作用和价值,保证城市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2市政工程路基路面技术的实施要点
2.1碾压方式选择
在将技术投入到实际使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工作意识,认清碾压方式对道路施工的重要性,并结合项目本身情况和业主单位的具体需求,合理选择碾压方式。从当前情况来看,碾压施工中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①碾压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碾压机械设备的重量以及数量;②需要对碾压的顺序进行确定、同时对碾压的次数也需要进行研究,从而保证耐压的质量满足实际需求。
2.2充分做好技术交底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全面的技术交底,特别是对沉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相关解决策略等进行交底,让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搭板、路基等方面的具体施工环节中,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保证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采取相关的安全教育措施,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不断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2.3改善路面排水设计
目前,在我国很多公路施工中,多选择管道连接后沿墩柱集中排水,若水平管道被堵,将会大大增加清理难度。这种情况下,可改善排水设计,采用侧排水法,将原来的水平管道设为明槽,利用漏斗向下水管排入,以此减少堵塞管道的情况出现。同时,在路面设计中,也要关注如何优化排水设计。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般车速较快,水膜作用下极易出现车辆打滑、侧翻危害。为解决路段排水不畅问题,可做透水路面设计,快速将路面积水下渗至中层(中层不透水),随后将积水从中层排出,降低损坏路面的几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4设备使用情况
在市政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进行工作之前对施工设备进行调试,确认设备运行无障碍之后,投入使用。另外,在设备使用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把握:①过程需要始终将原则和顺序放在首位,保证工作始终处于合理有序的状态;②需要明确路线;③在工程开展之前,需要对地基含水量进行测试;④需要对路面的含水量、压实度进行检查,保证各项性能满足指标要求。
2.5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效果
施工完成后,为了可以有效评估施工的总体质量,需要对过渡段的质量开展检查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检查项目就沉降检测。一般使用边桩、沉降的施工阶段时就实时观测,当出现沉降量大的时候,需要做好2~3次/d的观察。在两次填筑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3d观察一次,路堤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并在预压期前2-3个月时间段内,每5天做好一次观察。3个月之后则需要1-2个星期进行一次观察即可。这种观察的工作需要一直持续到预压的末尾。
观测点每隔50m布置一个的,检测路面沉降断面,路基面形成后分别在路基中心、路肩两侧设置一个监测桩,一共布置三个点,和边桩沉降同时监测。采用钢钎检测桩,长度为1.5m。检验结果显示,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路堑过渡段的填充压实度、路基稳定性、沉降系数、强度系数等都可以满足设计标准。工程在投入使用6个月后再次检测,路桥过渡段使用期间,没有出现不均匀沉降、腐蚀、渗水、裂缝等现象。
3提升市政工程路基路面技术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
对路基的最大荷载进行详细的研究测试,由此制定相应的道路荷载标准,避免道路在后期使用中出现路面破损或路面开裂的现象,影响道路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在路基路面施工时,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路基路面的稳定性,避免路基路面开裂、变形或塌方等问题的出现。
3.2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目前,我国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很大原因在于人员施工质量意识差。正因为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存在思想误区,没有对路基路面施工的复杂性有一个全面性的考虑,才导致质量问题频发。要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素质水平,加大质量控制培训力度,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质量。
3.3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是保障路基路面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前项目管理部门也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自身人员配置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构建起一套系统施工管理体系,以此提升路基路面技术的质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还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将针对性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内容可以针对施工工艺、施工管理方面进行规定,保证工程开展时能够有据可依,这样对项目的实施起到的作用很大。
3.4充分做好技术交底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全面的技术交底,特别是对沉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相关解决策略等进行交底,让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搭板、路基等方面的具体施工环节中,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保证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为现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采取相关的安全教育措施,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不断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3.5做好质量控制重难点全过程控制
路基路面是公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公路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在整个施工中,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找出施工的重点、难点,做好关键点质量控制,采取正确的质量控制方法把控各个关键点的质量。同时,要制定质量控制点的提前预控方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质量隐患。
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不断研究路基路面技术,可以使道路高质量,高效能完工。因此,路基路面的高质量和此项技术的应用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技术,提升路面工作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做好基层施工人员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切实提升成绩,促进市政道路工程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瑞明,任广吉.浅析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线施工工艺[J].科学中国人,2015(7X):44.
[2]孙建亮,刘爱军.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6):68.
[3]张先道.探讨市政工程的路基路面施工工艺[J].商品与质量,2016(33):134.
作者简介:
1.张志扬,女,黑龙江,大专,中级职称,市政工程师,1972年5月20
2.解瑯玻,男,黑龙江,大专,中级职称,市政工程师,198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