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桑木旦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7期   作者:桑木旦
[导读]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国家水利工程建设获得良好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于国计民生来讲是极为关键的
        摘  要: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国家水利工程建设获得良好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于国计民生来讲是极为关键的,工程质量与施工成效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政府机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探究现代化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策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新技术;环境保护;有效策略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有很多能源资源,其中水资源是极为关键的一种能源,水资源数量占世界前列。在水资源种类的实际增长中,存在水资源不平衡分布的问题。伴随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正在持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也获得良好发展,最为显著的成就是南水北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要求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持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创新技术,全面推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包括项目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多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具体施工阶段。如水库工程,在前期库底清理的过程中,库区房屋的拆除、树木的砍伐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基于水利工程具有规模较大、战线及周期均长、专业范围广泛、技术接口复杂的特点,项目施工涉及单位与各种工作人员、非工作人员较多,且施工工艺相当复杂、需要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因此,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就有直接性与实效性。
1.1 建筑垃圾产量巨大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规模巨大,产生建筑垃圾较多,而且建筑垃圾以固体废物为主,普遍是老建筑拆迁与施工本身产生的。例如,在某地进行水利水电施工中,需拆除原有功能无法满足现状的旧水利水电建筑,虽然规模相对未来新建筑较小,但同样产生大量混凝土固体垃圾、废旧钢筋等,上述废物难以二次利用,只能通过种种手段对其进行销毁掩埋或其他清除处理。据我国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调查现实,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相对二十年前增长近10倍。上述情况与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关系紧密。调查数据表中显示,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近百分之四十,且存在普遍的建筑垃圾未经处理便丢弃现象,造成城市周边郊区、乡村面临巨大建筑废物压力。由于经济限制,在其处理建筑垃圾时普遍采用简单处理的方式。但由于建筑垃圾基数大,即使是简单的处理方式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大量的政府开支。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的运送与堆积过程中,粉尘、碎石具有不稳定性,致使出现了难以处理的环境保护问题。
1.2施工现场噪音污染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大量施工机械如冲击钻、挖掘机、打桩机的应用,造成噪音污染严重。不同类型的施工设备所制造出的噪音强度存在差异,据资料显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过程平均噪音约为85dB(A)左右。可见,实际施工现场噪音普遍超过国家相关噪音限值标准,因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均是建立在相对城市较远的郊区大型河流上,噪声污染对人类不足以构成影响,同时这也是水利水电与其他建筑施工的差异之处。然而,一方面,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繁多,巨大的噪音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工龄较大的建筑工人及相关人员普遍出现听力下降现象,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另一方面,河流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淡水来源,巨大的噪声污染导致大量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严重破坏既定地区的生态环境。
1.3施工现场大量粉尘?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地表扬尘现象严重,致使空气质量大幅下降。

施工现场建筑粉尘的主要来源是水泥、沙子、石灰等细小颗粒状或易粉碎建筑材料,在运输、存储与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建筑材料以粉尘或细小颗粒的形式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对施工现场空气环境及周边所涉及区域空间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例如,在石灰运输过程中,因运输装备自身缺陷或石灰覆盖紧实度不足,导致的漏灰、扬灰土现象。再如,大风天气是提升石灰和细砂等细小建筑材料储存工作难度的主要因素,由于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将原本固定的建筑材料渗透于周边空气中,造成粉尘污染。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1 从污染源头入手,提高施工设备生产技术
        从建筑施工设备的源头着手,即施工用具的生产环节。应将相关的环境保护指标列入到生产标准中,优化施工步骤,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在具体水利水电过程中,为避免噪声污染,可以给打桩机、冲击钻、水泵、柴油发动机、电锯等噪声巨大的设备安装防震层或减振装置,若条件符合也可在设备上安装新型消音装置。在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方面,应将建筑材料二次利用实现再生产的技术大力发展,提高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率,将原有水利水电建筑中的旧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并应用于新建筑中,同时应提高建筑材料的等级与标准,增加其耐久度与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升建筑环保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治疗建筑污染的出发点。
2.2 融合先进设计理念,增加水电建筑使用年限
        在水利水电项目工程设计初期,相关设计人员应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保事业,进行耐久性设计,合理选用建筑中所需的各种建材。在节省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同时,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通過前文可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废物主要来源于破旧建筑物的拆除,拆除破旧建筑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使用年限已到,若继续使用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时应尽量采用可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设计方式,结合国内外先进工程师的设计理念,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中,提高建筑整体构架及各种相关附加建筑的耐久性和强度,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可降低未来建筑垃圾的产出量,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
2.3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避免考察审核形式主义
        作为国家政府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应重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问题,响应我国“发展要与治理并行”的建筑环保指示,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行政执法,避免考察审核出现式主义,避免因贪图自身利益对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现象视而不见。执法人员应进行详细的排污申报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污染评价,并充分利用财政支持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全方位宏观调控。进而发挥出环保部门的职能性,使其成为水利水电环保工作的支撑机构。同时,施工单位也应服从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指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核批准后进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人类在地球上的不断繁衍生息,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其中建筑污染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发展迅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在水利水电中贯穿环保理念路程艰难。因此,施工单位需采取相应策略,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渗透于施工过程中,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建鑫.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模式[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
        [2] 盛山林.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智能城市,2018(13).
        [3] 曹静.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述[J].化工管理,201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