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当前,国家相关方面越来越着重关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各种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施工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实践来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其对于整体工程的性能和质量都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也更为广泛,且逐渐趋于完善。现阶段在水利工程行业已经建立市场主体,将承包单位、合格项目法人以及监理单位纳入管理体制之中,以工程质量管理为核心,促使质量管理逐渐向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水利工程具有体积大、涉及面广等突出特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且施工环境多变,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造成影响。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必须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问题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力度
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管理力度欠缺,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大多数工程建设单位针对行业规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导致管理效率十分低下,无法真正意义上结合具体的管理条例进行执法,更不能针对相关建设技术不合格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查处,由此导致整体的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1.2水利水电工程量大
与普通的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从工程设立到开始施工,中间的准备时间比较少,例如在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材料准备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不能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导致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相符,施工方案无法顺利进行的问题。而且水利水电与公路等施工现场相似,水利水电一般都是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和公路工程相似,施工现场也比较广阔,给予的施工时间充足,但是,施工环境较为恶劣,这就为水利水电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对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3人员素质不足
在水利工程的工程竞标过程中,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但是部分民工没有专业技术、没有配套的设备,人员流动性较大,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1.4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缺陷
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多采用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控制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重视事前控制,而事中控制不严谨及事后控制不完备等问题。于工程项目而言,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事前控制最为关键。材料质量把控不严、检测不到位等,或出现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问题等。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2.1强化施工质量监管
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有施工单位、监理、项目法人、设计等人员共同承担。其中项目法人承担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确保相关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在实践过程中共同承担质量管理责任。第一、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检查体系。首先,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第二、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首先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根据设计规范,注重设计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2.2加大对施工文件的审查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文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等,如果这些文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不利于提高水利水电施工质量,因此在开展水利水电施工之前需要对必要的文件进行审查,保证文件的科学性、可行性。设计人员需要提前到施工现场进行勘探,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以及周围的居民生活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解,结合工程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并且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后期的施工工作奠定基础。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完成之后,需要专业的审查人员进行核查,如果发现有问题或者是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应该立即指出,要求进行修改。
2.3增强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人是一切活动的执行者,是第一生产力。水利工程规模大、投资高、环境复杂、涉及部门与领域较多,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增强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只有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才能将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深植到所有施工人员的心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其工作。此外,不仅要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还要强化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重视施工质量管理,真正意识到质量管理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当好这个领导人,才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2.4推进工程施工程序化、标准化与规范化
工程施工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性措施。施工程序化是指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要科学的安排施工工序,尤其是上下道工序之间存在质量控制关系的,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来进行,在上一道工序未完成或未达到质量标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执行。施工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指对于施工作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化文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作业应满足标准、规范要求。虽然很多施工单位目前都在实施施工作业的“三化”要求,但在执行、落实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一定要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工程施工的程序化、标准化与规范化。
2.6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第一”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一个工程能否高质量完工,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密切相关。只有将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严格把关,认真履责,才能保证施工不出现问题,才能保证工程安全。水利工程项目不同,则其工序也存有一定差异,如闸工程、泵站工程、河道开挖疏浚工程、河道护岸及护坡工程等,或采用塑性防渗墙技术、钻孔灌注浆技术等,则施工工艺不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也会不同。为此,要控制重点的工程顺序,更好地找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要点,这就要求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做到“全员、全过程、全面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施工工序与操作流程,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杜绝质量常见问题发生。此外,要制定精细化的具体实施措施,建立质量管理的考核标准,在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中充分纳入质量管理,保证质量责任制考核全面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针对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有效看出,这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水利水电施工有着十分典型的施工周期特别长,施工量特别大,而且技术十分复杂的特点,并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所以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加大对于相关质量管理这有效控制,着重针对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并以此为基准,提出相对应的质量管理策略,更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整体工程质量,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宋瑶.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3):94+96.
[2]曹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77.
[3]姜延宏.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管理控制办法的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2):141.
[4]苏灿雄.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8(22):126-127.
[5]吕文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