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杨晨辉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杨晨辉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建筑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混凝土因具有环保性、成本低、强度高等特点,被各个建筑项目广为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成了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建筑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混凝土因具有环保性、成本低、强度高等特点,被各个建筑项目广为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成了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成本,节约企业资金投入。鉴于此,文章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土木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在土木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土木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2)在土木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土木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土木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土木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3)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2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混凝土自缩
        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型材料,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混凝土自缩就是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最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泥因素、外加剂因素、以及矿物掺和料因素。其中,水泥因素则主要是指水泥硬化。外加剂因素则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果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减水剂以增加其流动速度,其中尤以干缩性减水剂对其影响更为严重。另外,矿物掺合料因素则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硅灰或者煤灰的加入进而影响了混凝土的自缩值。
        2.2外界温度变化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除了受到水泥因素、外加剂因素、以及矿物掺合料因素等影响之外,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外界温度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均会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而温度应力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其中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越大,进而裂缝现象也随之越大。另外,混凝土结构的厚重程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进而影响外部约束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约束力主要表现为外部约束力和内部约束力两种。其中,尤以内部与数理影响最大。由此可见,控制温度和约束力的重要性。
        2.3水泥水热化
        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水泥的水化搅拌过程中,水泥将释放热量。另外,鉴于混凝土的施工面积较大,因而其表面系数相对比较小。在此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水泥在水化搅拌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无法散发,进而均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由此可见,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在入模时如果下落高度过高,就会在结构内产生大量气泡,且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实际高度大于2m时,需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技术进行浇筑,即溜槽,控制混凝土结构内气泡产生率,确保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模具中。如:某房屋建筑工程队,在开工前根据施工天气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了详细科学的浇筑流程,整体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逐层浇筑,当一层浇筑完成后才会进行下一层浇筑工作,有效避免了房屋建筑结构中气泡的产生,保障了建筑物的夯实度,对8m以上的浇筑高度采用振动串管的手法,实现分层的捣实。


        3.2混凝土振捣
        以斜面分层布料的分析为例,在相同的坡度下,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一次性浇筑完工。借助插入式振捣设备确保振捣的均匀性,能够显著提高振捣施工的效果。为了确保混凝土振捣连续作业,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状况,在每个混凝土泵摆放区域加设四台以上的插入式振捣设备,分别放置在斜面中点、跛脚方位以及出料方位,从而确保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之后能够形成符合规定的运行坡度。值得一提的是,对斜面中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人对相关区域的振捣进行监督,并严格遵循预期设计要求标准对混凝土的插入深度与移动距离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如此,在混凝土凝固初期,施工人员需要落实反复振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混凝土收缩变化过程中而带来的裂缝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二次浇筑凝固后,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拆除构件侧模,并在拆模结束之后对模板实施刷油处理,从而为后续混凝土的浇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3.3混凝土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且模板已被拆除后,即可开始后期的养护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时,应重视对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测量,确保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的需求。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对于其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倘若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可能会出现开裂的现象。因此,如果外部气温较低,则应当使用海绵垫等保温性较好的材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避免混凝土外部迅速降温导致内外温差过大;如果外部气温较高,则应对混凝土进行定期洒水工作,以降低混凝土外部温度,同时保持混凝土的含水量,避免混凝土因水分降低过快导致开裂。
        3.4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3.4.1修补法
        对建筑结构施工裂缝进行处理,可以使用修补法,其适用于建筑外观出现的小面积混凝土裂缝问题。修补法作为实际混凝土裂缝处理的主要办法之一,施工人员要严格对混凝土裂缝修补进行技术交底,常见的有混凝土浆料抹面法等。修补法的操作比较简单、快捷,一般应用于影响观感质量但不影响结构性能的裂缝,施工人员能够快速完成,并且不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承载力造成严重影响,是比较高效的裂缝处理办法。
        3.4.2结构补强法
        结构补强法也是加固技术处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作业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增加构件截面,主要是分为混凝土截面和主筋的补强,这里简要介绍主筋补强,首先是对建筑底部保护层去除,这样主筋才能够显露出来,其次对主筋进行切断、拉直,最后将新的主筋安装在原主筋的底,进行保护层的再次施工。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产生的结构温差,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种就是粘贴固定,使用环氧树脂胶液进行黏贴,主要针对建筑的薄弱环节和裂缝受力的边缘,施工方法与前一种大致相似。第三种是增加外预知力,最终的目的是改变建筑结构的受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此种主要通过改变原梁体外部的受力区域和梁体内部产生的偏心预压力来实减小力的大小。
        3.4.3灌浆法
        灌浆法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一般对于建筑结构裂缝发生渗水、漏水等问题,无法利用修补法解决时,可以使用灌浆法对裂缝进行有效修补,还可以提升工程质量。对于无防水要求的部位,选取比裂缝部位大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浆液,采用专业的真空压力装置,将浆液灌注到裂缝中。在浆液固化完成后,再对裂缝的表面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完成深层次的裂缝修补处理。对于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还需用注浆机注入水性与油性相混合的聚氨酯防水材料。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业环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以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以此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9.
        [2]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