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摘要:在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设者建设的重点目标,如果水利工程无法保证河道生态环境健康,那么水利工程将会丧失存在意义,尤其是在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因此,无论是立足于生态保护角度还是工程建设角度,都需要提高河道治理能力与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极少,不及世界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几乎每年都会有旱涝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通过治理河道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发挥水资源的价值,对于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都应该提高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找出现阶段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真正发挥出河道治理工作的作用。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1防洪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河道的护岸都存在厚度不足、堤身单薄等问题,加之一些年久失修、淤泥堆积等情况,河道的宽度逐渐变窄、边坡容易出现裂缝、蓄水能力不足,因此在雨量较大的季节,河道的防洪能力往往是不足的。
1.2对河道形态随意更改
很多河道治理项目是缺少全局性考虑的,通过挤占河道表面的方式进行治理,从而对河道的原有形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平衡性与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同时河道治理项目中对防洪的要求很高,很多施工单位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建立护岸,这样的确能达到防洪效果,但却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施工垃圾也会对河道造成污染。
1.3河道受污染情况严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工业厂家为了经济效益,将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偷排到河道中,加之很多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道中,使得河道在污水、垃圾的影响下本身就成了城市污染源之一,严重影响城市水质与环境质量,也会给城市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
2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
在生态护坡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将场地清理干净,除掉杂草和障碍物,将面层压实整平,再将有孔洞、淤泥和凹陷的地方用填土的方式压实;之后根据地基土要求铺设碎石垫层或者反滤土工布,浇筑素混凝土趾墙基础,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针对存在的缝隙要利用土壤和碎石进行填充;再用素混凝土压顶,使顶部的块体联锁勾和压顶混凝土之间的搭接长度大于60mm,最后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选取适合的花草进行种植即可。
2.2利用技术辅助清淤
许多河道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底部留存了大量淤泥,不仅影响河道的功能发挥,也不利于河道的美观,而这些淤泥如果处理得当,对农业生产、景观建设都可以产生帮助。在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人力和机械作业外,还可以辅以真空预压法进行处理。这是因为淤泥本身自重大,透水性差,长时间沉积在水底还会黏着其他污染物,而通过高压真空的方式,淤泥中的颗粒物与间隙被分解,淤泥也就无法块结,使堵塞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处理排水管道中的淤泥时,可以在管道上层使用抽水装置,同时在淤泥堵塞的起点处增加压力,以水的快速流动带动淤泥排除管道。
2.3逐步恢复河堤生态形状
河道需要布设在浅水区,这样能促使河面呈现出规范有序的直观表现效果,还要适度补充湿地、河滩等自然景观。
护岸材料选取,可以选用与河道相靠近的自然材料,还要分析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综合影响,促使河道周边环境与河道治理项目能协调一致。在河道护岸材料选用中要遵循多样化原则,比如混凝土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稳定性,但是施工建设中对项目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相应破坏。所以,在关键护岸位置要添加混凝土护面,做好添色处理。
2.4恢复河道退化河岸带
河道工程中河岸带是复杂程度较高的群落,其中包含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孕育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分析河道流域周边动植物群落分布现状。在河道工程中全面应用生态水利,要对河流冲刷带周边环境进行恢复控制。比如在陆地和河道交汇位置,要种植适量树木与草皮,对全面优化河岸带水土流失具有良好调节作用,还能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其次,还要强化生态河堤建设,对河道施工区域土质地形特征等进行分析,对自然河流植被进行具体勘察,分析生态平衡要求,对河道进行分区,针对区域发展现状选取适应性较强的生态护坡方式。
2.5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河道的污染情况为依据,组建相应规模的河道治理小组,并由相关区域的河道治理负责人担任小组长,便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同时,健全并落实相关的责任机制,使得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水利部门还要仔细分析实际的污染严重程度,结合河道结构,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把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再通过定期的会议和交流平台,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实现对污染现象的有效控制。若遇到不配合的情况,还可以借助河道管理执法部门的力量,通过法律手段,对人为破坏环境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严格的追责,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2.6加强防汛部门自动化建设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尖端科技可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基于此,当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融合尖端技术以保证河道治理效果。首先,在河道治理基础之上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全流域骨干通讯网络,这是确保河道治理情况可以及时传递的基础,尤其是整个河流各个区域段之间的信息通信必须全部开通,跨省信息之间的连接与应用需要更加高效。目前我国长江流域各个省市之间的信息互通效果良好,但是对于信息的应用与分析尚且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建设,并且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必要基础。其次,河道流域的各个水利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现代化设施的合理应用以及及时更新,相关人员的技能培养,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计划可以准确落实。
2.7完善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区域河道的水流状况,构建起水资源网络结构,对不同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严谨的方案分析流程,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的开展阶段,要以蓄水、防水、泄水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目的,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如滩涂围艮、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除了防洪抗灾,河道治理时还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沿岸水文情况和生态环境,使水利体系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需要在满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贯彻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尽量保护河道原貌,通过生态护岸、河流疏浚等方式科学、稳定地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2]刘丹丹,郭乙霏,郭二旺,刘聪,程留艳.济蟒截排番田段河道治理设计要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9):70-71.
[3]汪松年.发挥水利工程在治理上海河道水体污染方面作用的思考[J].上海水务,20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