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对轨枕预制的作用和意义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何春1 周俊磊2
[导读] 摘要:双块式轨枕生产信息化是铁路混凝土制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趁势,是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
        1.中铁三局集团线桥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廊坊  065201;
        2.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3
        摘要:双块式轨枕生产信息化是铁路混凝土制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趁势,是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本文根据中铁三局郑万高铁南漳制枕厂,双块式混凝土轨枕预制生产的实践,浅要介绍了南漳制枕厂信息化的作用,如何实施的措施以及取得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南漳制枕厂;双块式轨枕;信息化
        1、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也朝信息化发展。信息化生产可以保证在环境可控条件下周年持续稳定地生产出质量好、产量高的产品。中铁三局南漳制枕厂承担郑万高铁湖北段,正线长度287.187km,约90万根轨枕预制任务,轨枕预制数量特别巨大,因此小规模的传统轨枕预制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要求,推进双块式轨枕生产的信息化与标准化作业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2、双块式轨枕信息化定义及其特点
        生产需要具备固定的流水线和稳定的生产条件,通过信息化整合行业标准和轨枕制造标准,满足信息化生产要求,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产过程。轨枕信息化生产的目的就是将轨枕预制模式化、产品化、信息化,在工厂里通过规范的工序流程,积极应用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施工的作业量,使得产品实现其使用功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制枕厂具备信息化模式特有的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信息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社会资源等,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2)信息化生产可以保证每批次轨枕产品的稳定性。
        (3)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4)通过运用信息化,避免了由于人的失误,生产出在外形尺寸、内在质量上不符合标准规范的产品,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
        (5)通过运用红外线三维扫描技术的信息化,由过去的每批次的人工抽检变成了每根必检,并且现在的检测速度可以实现自动化,同时生成十几项参数数据,数据真实可靠。
        3、南漳制枕厂信息化生产的实践
        (1)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是工厂化生产的指导思想
        双块式轨枕的预制严格执行《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TB/T3397-2015)的规定。从原材料、模具、钢筋桁架、混凝土配制和浇筑、轨枕养护和脱模、产品检验等方面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的条文要求。
        (2)建立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
        标准化是指对重复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建立起人员配置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体系,才能抓住管理的核心所在。信息化的核心在于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以现场管理为依托,加强对作业工班的管理,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才能有效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3)建立起高效工业流水生产线,使生产处于规模化
        规模化及高效化生产,轨枕生产线流水频率按照4min/套计算,考虑中转、运输、检测、设备检修和保养等因素,每套模板占用时间约为11~12小时,一套模板一次生产4根轨枕,每套模板每天可以生产轨枕8根。

整个生产线作业工人操作轻松,能有效节约体力,最大效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化生产在劳动力方面可节约很大的一笔费用。
        (4)教育培训坚持不解,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将“量”转变为“质”
        信息化生产最大的要素就是人,没有优秀的作业队伍,再好的设备再好的生产线也只是摆设。如何提高作业工人的素质,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满足质量的要求,是完善工厂化模式的最大课题。从工人进场开始,工艺生产培训覆盖到每一个作业工人,现场实际操练培训、设备维修保养培训邀请生产线供应商专业工程师来场进行演示培训,使每一个岗位的工人都能熟悉设备的性能与保养的要求。质量培训每月2次,对每个月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形成PPT课件,结合技术要求进行分析,质量问题落实到每一个工人,每一个工位,杜绝问题再次发生。坚持不懈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工人的质量意识,培养了职业技能,素质提高的同时,相应的减少了工序时间,合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同时间产量相应得到提高,工厂化模式下生产率提高。
        (5)工序检验、产品检验和质量反馈有机结合确保产品质量
        信息化模式下必须满足产品质量处于可控状态,质量数据稳定,产品合格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技术条件要求和工艺规程操作,各工序执行三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入下道工序,各工序有责任有权利拒绝上道工序的流入,每道工序确定一个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道工序的自检。
        信息化对批量产品的质量检查,严格通过实际的抽检和设备测量对比来确定设备是否完好,对于双块式轨枕外形尺寸和外观质量采用专用检测工具进行测量,共计23个项目420个检测样本点,主控项目不得超差。通过成品的外形尺寸检测,形成检测数据库,跟设备的数据对比,进而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修。在生产过程中,设备自动生成的数据对模具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确定哪个模具哪些方面尺寸有问题,缩短了问题模具的寻找时间。
        4、南漳制枕厂信息化模式取得的几点经验
        (1)通过两次机械设备的升级改造,达到了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的需求,又通过员工的刻苦钻研和设备厂家的协助,生产过程中,现场数据能够及时反馈到信息化室,保证了现场生产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2)通过信息化的运用,现场生产数据能够做到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保证了生产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生产数据的随意更改。
        (3)信息平台的使用,为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生产理念的管理人员和生产者,要求他们既要懂得现场生产需求,还必须掌握信息的使用和运用,这样的生产实践帮助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抢占市场制高点赢得了更有利的条件。
        (4)采用互联网协同功能,将轨枕生产车间、试验室、搅拌站等地的信息数据集成传输至智控中心,实现试验室原材料检测数据、搅拌站动态运转示意图、轨枕蒸养温控曲线、轨枕成品外观自动检测等信息的实时整合管理。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控制轨枕养护温度升降、自动生成轨枕外观检测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促进轨枕生产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展现,保证轨枕生产质量。
        5结束语
        中铁三局南漳制枕厂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自动化、机械化的前台硬件为支撑,以信息化、智能化的后台软件为抓手,引领中铁三局制枕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用全新的姿态展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国内一流双块式轨枕生产线。今后将以更加高效的生产速率,更加优异的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的生产环境,用心“智”造轨枕,用“新”铸造精品。
        参考文献
        [1]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预制与铺设技术【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结构设计通用参考图(图号:通线【2011】2351-Ⅰ).
        [3]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TB/T3397-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