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贫困治理中要把握三大要点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欧小蓉
[导读] 摘要: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治理贫困、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409199
        摘要: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治理贫困、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派驻“第一书记”包村扶贫是一种好的制度安排。这种嵌入式治理给贫困乡村带来了新的希望,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一、“第一书记”要深入调研,准确掌握所在村的实情
        1.对所在村的各方面情况要做详细的了解。“第一书记”到入驻的村,首要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所在村的基本情况。主要要了解村里的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事业所处阶段等等情况。查看本村的民俗风情、区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做到了然于胸。要亲自去到每一户,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对每家每户的情况要了如指掌。譬如哪家有多少人口,男女各几人,劳动力多少,学生所在的学校,读书成绩如何,外出务工多少,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他们有什么需求,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等等,都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在案。
        2.调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与村干部开展诚恳的座谈,了解他们关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也走访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对村情会了解得更加全面。对所在村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研判,在充分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形成村级发展的新思路,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一书记”要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构建和谐工作环境
        农村比较看重血缘关系,传统封建思想较为严重,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第一书记”入驻后,其拥有的先进治理理念容易“水土不服”,遭遇农村干部群众的对抗。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是考验“第一书记”能力的第一关。
        1.处理好与村干部的关系。“第一书记”入驻,首先要与村干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工作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两者的关系十分微妙,“第一书记”与村干部不和谐的案例也在少数村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村干部认为“第一书记”“夺权”,对自己形成威胁。他们之间比较纠结的问题是“谁说了算”。“第一书记”没有来的时候,什么事情村干部说了算;但现在不行了,有的事情村干部说了不算了,他们认为这是剥夺自己的权力,是组织对他们的不信任。有的事情村干部去群众那里承诺了,后来行不通被否定了,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面子,情绪上有抵触。“第一书记”则认为自己是上级组织派来的,说话得有分量,说了村干部都得听。两者相互争权,意见相左,事情无法干好。有的村干部为了对付“第一书记”,甚至怂恿不明真相的群众起来和“第一书记”作对,导致“第一书记”工作不能有序推进,陷入僵局。二是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如此,每个村也不例外,总有些特别困难的事需要处理。有的村干部怕得罪群众,“第一书记”来了,他们就想“甩锅”,把这些困难的事情一股脑交给“第一书记”来办,自己乐得清闲。还有的村干部甚至让“第一书记”当“接盘侠”,全面接盘村里大小事务,自己当“甩手掌柜”。处理好与村干部的关系,有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是“第一书记”的必修课。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

划清自己的权力范围,坚持村民自治原则,对村组内部事务不要去干涉。放低姿态,态度温和,谦虚谨慎,自觉维护村支两委的权威,积极指导、协调、帮助村级大力发展经济。遇到困难事情找村组干部共同协商,把他们当做老师,认真学习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找到合适的时机,以合理的方式把自己好的意见建议提出来,供村干部参考。
        2.处理好与村民的关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思想比较保守,普遍存在排外心理,对“第一书记”不是很信任。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得下足真功夫。平等相待,与广大农民交朋友,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们。善于换位思考,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什么事情都包揽,要把自己的职责权限向群众解释清楚,才能构建和谐干群关系。什么事情可以找“第一书记”办,什么事情得找村支两委办,不能搞混淆。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群众有困难要主动嘘寒问暖,能提供帮助的要尽量提供帮助。鼓励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奋发图强,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争取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
        三、“第一书记”要干事创业,以实绩赢得声誉
        1.整合各种资源,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第一书记”要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除了与他们搞好关系外,能不能促进农民增收、对该村的贡献大不大,成为考量他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如何使贫困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考虑该村的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之路。整合各种资源,与村干部协商,因地制宜规划经济发展项目。选对经济发展项目,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入驻,开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培育知名品牌。大力推动土地流转进程,实行订单生产,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让他们搭乘经济发展的“便车”。从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择愿意留在农村的创业者,请老师下乡培训他们的电脑知识,让他们从事电商工作,帮助销售特色农产品,使特色品牌享誉四方。
        2.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现在农村泡酒风蔓延,泡酒名目花样繁多,如婚丧酒、生日酒、满月酒、状元酒、升学酒、乔迁酒、参军送行酒等等,动则几十上百桌,主要是为了敛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大兴土木修房子,但通常外出打工或居住在城镇,占用土地而房屋闲置,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留守群体易受宗教迷信裹挟,上当受骗。有的无所事事,喜欢赌博寻求刺激,结果败家的也大有人在。如此种种,把原本纯净的乡风搞得乌烟瘴气。“第一书记”入驻后,要千方百计想法扭转这一局面。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协商制定村规民约,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村规民约要简明易记,能对村民起到重要的警醒和约束作用。村规民约要对酒宴的范围、桌数、送礼金额等进行限制,办前要向村委会申请,办中要派人监督,事后要报告并存档备查。对修建房屋要进行严格规定,以居住实用为目的。不准赌博,对搞迷信活动者要进行谈话规劝。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要实施一定的惩处措施,比如可以把这项工作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在银行贷款、就业、项目申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受到影响,让他们心有所畏。
        3.解决好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些贫困村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好难度很大。作为“第一书记”不能袖手旁观,要主动作为,争取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如果历史遗留问题不止一个,可以一个一个来,先易后难。外聘专家顾问和法律顾问,成立“第一书记”、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为主的工作组,尊重历史,正视矛盾,分清主次,讲究方式方法,立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关键点,深入分析形成原因。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与涉事当事人开展协商。协商过程可能比较长,一次不行就来两次,要有耐心,不要急躁。根据真实情况和相关的法律依据,提供可行的方案进行磋商。能达成协议的应该及时签订协议书,快刀斩乱麻,把事情处理好,不留后患,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为推动该村经济社会大发展扫清障碍。对因为客观条件不成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力争早日解决问题。就是一时解决不了,广大群众能看到你努力的过程,也为你赢得了口碑,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