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设备管理与水质分析过程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赛男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用水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阜新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用水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可以看出,工业用水量要比居民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多。目前,多数工业废水污染以及农业用水受污染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污染物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在检测的过程中对水质检测结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质检测;设备管理;水质分析
        1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质检测主要是为了准确有效地测定出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可以看出,不同水体其水质内部的种类和浓度都在不断地变化,专业检测人员需要对水体内部的质量全面地进行评价。主要的检测项目主要是由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组成。其中,宏观指标主要是温度指标、pH指标、浑浊度、多样化的悬浮物组成等,微观指标主要包含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水质检测结果才能够清楚了解水体内部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指导人们的生活用水。
        2水质检测设备管理要点
        对检测仪器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检测数值的范围和灵敏度上,这两项指标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测量范围会影响检验,如果检测值不在范围内就会造成检验数值失衡,影响水质监测结果。仪器灵敏度下降会造成水质污染物质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严重影响配置检测试剂的效果,会造成检测失败。在日常操作中,要规范检测人员的操作过程,尽量减少检验失败的次数,保证实验数值的准确性。为了加强水质监测效果,要选择具有数据支撑的标准物质,规范水质检测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不要因为细小环节的失误而导致检验失败。对于检测结果不要只进行一次检测就得出结论,应该经过多次精准测量再计算出结果。结果出来后,要进行多次对比实验,经过反复测量才能保证数值的精确度。
        3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
        3.1水源的种类不同。对于不同的水体检测来说,因为其受到检测的指标、内容、标准不同等因素,对于水源检测的取水点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工业废水的检测和居民用水的检测取水点是不同的,对于工业的废水来说,其检测的水源头应该在企业的排污口,这样可以检测污水排放是否达标,对于生活用水的检测来说应该在供水的总的排水口,这样能够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如果要是不考虑水源的不同,都进行全篇的检测,这样的检测结果是不全面的,并且样品的检测也不能够代表整体的水质。
        3.2水质选取的种类不同。在水质的检测方面,要充分的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能够对于相应的检测的结果起到决定的作用。例如在对于某城市的地下水进行检测,再取水的时候一定要对于该城市的布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要对于该城市的工业布局进行调查,在这样的调查后在制定水质检测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水源的选取,这样能够保障水质的准确性。
        3.3检测设备和方案的选择不同。在采集完相应的水体样本以后那就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因为水体的检测方案不同,即使是对于同一批次、同样的水体进行检查,因为检测设备型号的不同,监测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所以,对于水质的监测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现实的因素进行选择,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检测,并且检测人员要定期的对于检测设备进行维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监测的结果更加的准确。所以说,检测的设备的因素也是影响其检测结果准确地因素。
        4水质分析过程
        4.1管理留存样本。第一,采集水质样品,保证水质检验安全性。在采集水质样品时,采集人员要准备好采集用具,并按照采集流程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密封处理,再运送到指定场所。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好其他因素对样品产生的影响。第二,在采集过程中,要根据有关检测要求实施样品分类采集,做好详细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第三,按照有关规定对样品进行封存,直接运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在储存和运输环节中出现问题。第四,保证工作环节交接的有效性。安排专业人员对样品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样品的安全性。
        4.2应用平行样本分析法。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质情况是不同的,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些差别,水质的不稳定性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如果该地区的水质十分稳定,检验结果就会更加准确,出现误差的比例也会降低。要结合当地水质进行认真分析,科学预判检测误差,尽量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要认真分析数据处理的结果,并按照有关要求严格检查数据范围,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对于可取舍的数据,可采用格鲁勃斯检验法、狄克逊检验法进行处理。
        4.3采用密码样分析法。开展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质,制订科学合理的检测流程非常重要。要严格要求采样过程的规范性。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执行,不能出现一点偏差,要全程对样品进行集中管理,或采用全程视频监控,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检测人员应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避免出现失误。实验室的环境会对检测机器的精准度产生一定影响,要控制好实验室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声音强度。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检测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有关理论知识,并依据水质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措施,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水质监测质量。
        结语
        人类生存的水资源将会对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来检验水资源。最终才能够在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度之后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只有更好地提升水资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够通过借助数据来保护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王琼禾.浅析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9,(2).
        [2]周子阳.试论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9,(12).
        [3]郭建.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测控系统设计与实验[D].重庆:重庆大学,2019年.
        [4]王照锐.环保水质检测仪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5]金立坚,刘祖阳,张成云,等.四川省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6(5):69-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