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农艺师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王玉香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玉香
[导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局限于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是更多地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为此,农村农业的创新发展和推广势在必行。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人民政府  山东德州  253307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局限于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是更多地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为此,农村农业的创新发展和推广势在必行。要想提高农民物质文明,应该重视农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农艺师是一批具有专业农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甘愿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力培养农艺师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关键词:农艺师;农民物质文明;实践
        引言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依靠农民的种植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发展和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农艺师的培养是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农艺师可以将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得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
        1 加强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1.1 改善外部环境
        新型的农艺技术理念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非常关键,科学的农艺技术能够实现对光照、水肥、温度和土壤等情况进行适当改善,如控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等,不断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延长植物光照的时间,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为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1.2 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提高作物生产率
        在农业具体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栽培中利用农艺技术合理确定农作物种植的密度,科学预留栽种空间。因为如果空间太大,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出现杂草增多和影响授粉的情况,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如果空间太小,将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考虑采光和空气因素等,从而选择合理的种植规划,对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有重要的意义[1]。
        1.3 科学施肥,节本增效
        农户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以施化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板结和有机质含量降低。通过科学施肥能够减少土壤板结的情况,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应结合土壤和农作物对肥料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肥料搭配,如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相互搭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2]。
        2农艺工作的现状
        农艺工作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其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作用,可以促进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创建适宜的居住环境,给人们提供环保、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活空间,也是建设美丽乡村、魅力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农艺工作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人们的重视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无论是农艺师数量还是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对生态农艺的稳定发展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目前,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变差,出现了多种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让生态农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农艺师队伍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农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对农艺师工作的思路进行创新,不断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3]。
        3农艺师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策略
        3.1 提高农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国对于农艺工作者的专业资格提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要求,同时对其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也提出了明确系统的规定。

但是,这并不能整体上提高所有农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基层农艺工作者,一般基层工作人员接触最多的是农民,所以对基层农艺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并不是太高。现阶段,农艺工作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虽然很多基层农艺师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从而给农艺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要求相关农艺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农艺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引进和聘用的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2 拓宽农艺工作的推广渠道
        加强对农艺工作政策的推广和执行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外,相关部门应积极寻找更多的推广和宣传渠道,来充分提高农艺工作在基层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艺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使农艺工作的信息传播更加便利、传播度更广。当然,这些工作的基础是相关农艺工作者应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农艺知识和技术,并将其在最短时间内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和传播途径传递给基层农业工作者。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农业生产重点区域成立多个农艺技术宣传小组,将工作人员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结合在一起,深入基层对农民进行全面的农艺知识和技术指导,实现不同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3.3 加大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农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农艺师队伍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在建立项目和农产品推广等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一方面,根据本地农业发展优势,争取特长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外界金融业和农村农业发展的相互结合,这种方式可以吸引那部分有能力但是资金缺乏的农艺师投身于农村的农业发展中。例如,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农产品销售方式的结合,疏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一方式可以为农艺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可以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也会给农民带来信心和力量,让园艺师和农民们积极投入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去,并实现自身价值。农村农业的发展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很多地区的种植业尚未实现集约化的生产,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益的低下。而通过政府特色项目的支持,能够引导农艺师和农业实用型人才带领农民进行集约化种植,逐步打造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最终实现增产致富。
        3.4 推动农业技术服务于城市发展
        城市的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城市的环境污染,而城市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绿化,也离不开农艺师和农民。现如今,农艺师已经成为负责城市绿化的关键人员。一方面,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有效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和空气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种植面积有限,农艺师应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特色的有效植物进行种植。在城市绿化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农艺师规划符合各个城市特色的园艺方案,并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进行调整。
        3.5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农艺是将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进行创新,农机是实现农艺的机具或技术。菏泽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本地农艺工作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受传统农业模式、农民思维方式及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地农机化发展速度放缓,农艺工作者的综合性收益止步不前。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通过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打造二者融合的科学化、权威化、高端化,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加大重大农业技术示范区建设,并且将丰富的经验进行推广;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让农艺工作更加科学化[4]。
        结束语
        农业是支撑我国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逐渐开始注重提高农民物质文明。农艺师是一批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和基本素养的实用型农业人才,在提高我国农民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发挥着带头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军. 大力培养农艺师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研究[J]. 办公室业务,298(17):44.
        [2] 王海燕. 农艺师对提高农民物质文明的实践研究[J]. 乡村科技,201(33):39-40,2019(12):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