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四好农村路”发展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佐灵
[导读] 摘要:以福建省闽侯县为研究对象,从“建、管、护、运”四个方面提出农村公路发展对策。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以福建省闽侯县为研究对象,从“建、管、护、运”四个方面提出农村公路发展对策。“建好”,确立建设标准,实施旅游公路提级拓宽工程,落实安防工程。“管好”,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体系,健全路政管理机制,推广公路信息化管理。“护好”,规范养护工程管理,落实养护管理考核标准,通过大中修、路面硬化、示范路工程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运营好”,完善农村客运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施综合服务站改造工程。本研究可以为“四好农村路”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率;旅游公路;公路管理手机APP;通村公交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普惠性交通设施,农村公路服务的地区更加偏远,农村公路的发展带动的脱贫人口更多,是落实精准扶贫的先导条件[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提升“四好农村路”发展水平,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 发展基础
        闽侯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福州市区西北侧,闽江下游两岸,东临福州市、罗源县,南接福清市、长乐市、永泰县,西靠闽清县,北接古田县,呈月牙形拱卫省城,是福建省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县域内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雪峰崇圣禅寺、十八重溪风景区、三叠井森林公园等。
        截止至2019年底,闽侯县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76公里。行政等级方面,县道279公里,乡道690公里,村道807公里,县、乡、村道占比分别为15.7%、38.9%、45.4%,全县14个乡、镇、街道均已通县道以上公路;技术等级方面,二级公路22公里,三级公路82公里,四级公路1140公里,等外公路532公里,二、三、四、等外公路占比分别为1.2%、4.6%、64.2%、30%,其中四级公路为农村公路的主体;路面铺装情况,全县农村公路硬化路里程达到1363公里,硬化率达到77%,其中284个建制村已100%通硬化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情况,全县现状已通双车道公路建制村169个,占比达到60%。
        现状闽侯县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存在如下问题:
        1)公路等级较低,单车道公路较多,建设有待加强。
        2)路域环境较差,问题上报不及时,管理有待精细。
        3)路面条件较差,养护考核不到位,养护有待提高。
        4)客运线路较少,综合服务站缺乏,运营有待完善。
        2 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衔接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加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闽侯县“四好农村路”发展指导思想为:因地制宜、层次清晰、经济实用、安全耐久。发展原则为:注重上位、分类落实、提及改造和建设指导。
        注重上位:符合上位规划要求,响应国家、省市层面“四好农村路”政策。
        分类落实:主要按县道、乡道、村道等,分别落实公路网布局方案。
        提级改造:提升县乡道路建设技术标准,加强村道里程建设。
        建设指导: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提出建设指导,便于实施。
        3 发展对策
        3.1 建好农村公路
        1)确立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县道原则上采用三级及以上标准设计,乡道原则上采用双车道四级(指四级公路 6.5 米宽路基、6 米宽路面)及以上标准,村道采用不低于单车道四级公路标准(指四级公路4.5 米宽路基、3.5 米宽路面)。采用单车道标准建设时,应按规范要求同步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5m,有效长度宜不小于10m,每公里不少于2个,并使驾驶者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错车道与路面同步硬化。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建设项目,其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及以上标准时,面层厚度应不小于 22CM,设计抗折强度不低于4.5 Mpa;技术等级为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时,面层厚度应不小于20CM,单车道四级公路标准时,不得小于 18CM,设计抗折强度均不低于 4.0 Mpa。
        表3-1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技术指标表[2]

        2)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拓宽工程
        闽侯县将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闽都休闲度假首选地、福州最美后花园的定位,规划“一城、两极、一带、四区”旅游布局。“一城”指闽侯县中心城区“闽江花月夜”城市中央游憩区;“两极”指雪峰禅修旅游区和五虎山-十八重溪旅游区;“一带”将充分利用闽江闽侯段建设百里闽江风情带;“四区”从北到南依次为山地康养度假区、古闽原乡体验区、古灵山水休闲区、七里特色旅游区。结合现状国省干道以及农村公路县道,规划形成“北部主次双环、南部一轴多支”旅游路布局,串联主次景点,并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对其中的农村公路县道进行提级改造工程或单改双拓宽工程,使各景区公路通达性、技术等级明显提升。
    
        图3-1 现状国省干道、农村公路县道分布         图3-2 旅游路规划布局
        针对通达建制村的农村公路乡、村道主要进行单改双拓宽工程,2023年底前建制村通双车道率由现状的60%增加至87%,且各乡镇建制村通双车道率均超过70%的目标值,建制村尤其是北部山区建制村公路通达性明显提升。
 
        图3-3 各乡镇建制村通双车道率
        3)落实农村公路安防工程
        2020年底前全面落实“十三五”农村公路县乡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议计划,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同时全县四级、五级危桥全部完成改造,示范乡申报乡镇三级危桥全部完成改造。后续编制“十四五”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计划以及开展新一轮桥梁普查。
        3.2 管好农村公路
        1)完善“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体系
        三级路长具体为:总路长,是全县所有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路长,是所属区域职能范围内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级路长,作为所在村委会区域范围内村道的具体负责人。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内农村公路等级、数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配备乡村道专管员。
        路长公示牌设置分为县、乡(镇)、村三级,县路长公示牌设置在县道起终点,并在途径乡镇所在地附近增设,乡(镇)路长公示牌设置在乡道起终点,并在途径重要建制村附近增设,村路长公示牌设置在村道起终点。三级路长公示牌应标准化制作。
        2)健全路政管理机制
        明晰交通执法机构和养护管理部门路产路权保护职责,爱路护路纳入乡、村规民约。有铺装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实现“八个无”,具体为:1、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2、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3、无违法搭接道路和占地挖掘公路;4、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设施;5、无违法非公路标志;6、无路基路肩边坡非法种植物;7、无摆摊设点和打场晒粮;8、无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
        3)推广公路信息化管理
        2019年7月“智慧路长”公路管理手机APP正式投入使用。APP主要包括动态地图、专管员上报、道路归档、统计报表、养护记录等功能,可实现养护管理、路政巡查、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做到实时留痕与闭环管理。其中“专管员上报”功能可以实时实地实情报告公路突发事件,包括事件位置、事件类型、事发线路、路线桩号、所属乡镇、事发地照片、详细描述等,为公路管理与维护提供坚实依据,促进农村公路“路长制”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3.3护好农村公路
        1)规范养护工程管理
        制定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养护工程建设程序。大中修及水毁修复等养护工程实施前进行设计图纸审查,实施中委托管理,县质监站加强检查监督,完工后对每个项目每个点进行细致验收。同时实施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对于受自然灾害影响而损坏的农村公路应有保险制度进行维护。
        2)落实养护管理考核标准
        落实《闽侯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2018修订版)》,考核总分采取200分制,年度考核综合总得分在140分以上(含140分)为合格,全额拨付下一年度县统筹资金,并对得分优异单位予以表彰及奖励;得分在120分以上(含120分)140分以下的,处罚扣减下一年度一半的县统筹资金额度分配,同时取消下一年度大中修计划安排;得分在120分以下的,取消下一年度县统筹资金的额度分配,同时取消下一年度大中修计划安排。被取消分配或扣减的县统筹资金,由县交通运输局统筹安排实施养护项目。
        3)稳步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
        利用“智慧路长”公路管理手机APP及时上报路面、边沟损毁情况,并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每年通过路面硬化工程增加硬化路约35公里,2023年底前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达到80%的目标值。开展美丽乡村农村公路养护示范提升工程,主要围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特色,对有铺装县道和4.5米及以上乡道进行示范路提升,包括边沟硬化、错车道、路面标线、指路系统、两侧绿化等工程。
        3.4运营好农村公路
        1)完善农村客运服务
        现状全县284个建制村已100%通客车,其中187个通公交,46个通客运班线,剩余51个通预约客车。2023年底前,规划新增通村公交13条,收益人口约5万人,其中9条位于中部五镇,3条位于南部三镇。并根据农村公路提级拓宽工程制定实施计划。
        2)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服务便利”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其中1级物流节点1个,为县级农村物流中心;2级物流节点14个,为各乡镇物流园、综合服务站、快递公司、邮政所;3级物流节点284个,为各建制村小卖部、超市、村邮站。预计到2020年闽侯县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将基本健全,农村物流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进而逐步完善快递物流末端网络。
        3)实施综合服务站改造工程
        乡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是集农村客运、货运、运政、路政、公路建设与养护为一体并具有健全的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交通基础设施。乡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宜根据实际情况按乡镇区划或分片区进行规划布局与建设,应考虑所辖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的原则,确定合理的选址布局。
        闽侯县现有大湖、洋里两个综合运输服务站,服务北部山区,均于2019年完成改造,其中大湖综合服务站经过改造,实现2+3功能(客运功能、货运功能、旅游集散中心、农产品交易展示、车辆服务);洋里综合服务站经过改造,同样实现2+3功能(客运功能、货运功能、旅游集散中心、医疗服务、公路管理)。针对现有综合运输服务站均位于北部山区,计划2023年底前,将南通镇农村客运站改造成综合运输服务站,服务闽侯县南部城镇地区。
        4 结束语
        本研究分别从“建、管、护、运”四个方面给出农村公路发展策略,实际落实需做到以下“六个强化”。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领导挂帅的的工作小组,制定、组织、协调、督促全县“四好农村路”行动方案。
        2)强化合力攻坚: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建、管、护、运等相关工作。
        3)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应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建立资金逐年增长机制。
        4)强化督察考核:出台“四好农村路”考核细则并纳入年度考评,对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予以表彰奖励,对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5)强化示范创建:积极推选参加省、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路创建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6)强化信息宣传:总结“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巴可伟,雷立.神农架林区“四好农村路”发展对策[J].交通与运输,2018,34(6):34-36.
        [2]DB35/T740-2007,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S].2007.
        作者简介:
        王佐灵(1992-),男,上海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交通规划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