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任怡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任怡 丁张妮
[导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大气监测迫在眉睫。
        丽水安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323000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大气监测迫在眉睫。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需要对其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加强对环境大气的监测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为环境大气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质量控制;措施;环境空气质量
        引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如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共同持续发展是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空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想要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在解决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通过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实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对空气污染因子做出及时的判定,从而保证空气质量。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盼温暖、求生存,转变为现在的盼环保、求生态。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环境空气质量变差,导致了人们呼吸系统类疾病的增多,进而人们对环境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或消除污染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是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是获得大量客观、真实、准确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而锁定污染来源、客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科学准确地了解空气变化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反映环境空气污染治理成效,为管理部门下一步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最终达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环境大气监测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大气采样方法包含直接与富集采样法,一般都是检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类别、性质变化、影响等。当所测指标在环境大气中有较高浓度时,需要对其分布状况和浓度进行分析。当监测方法具有较强灵敏性可采取直接采样方法,直接对环境大气进行样品收集、检验、分析、得出结论。检测结果能反映大气瞬时浓度,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改善大气方案提供合理依据。数据处理质量涉及实验数据分析管理与报告审核程序的规范,任用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责任意识强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当所测指标在大气中浓度较低时需要把要测指标浓缩,根据得出的数据结论进行检查与反馈。让浓度能满足符合监测仪器的灵敏度需求,并不断的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2.2监测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在采样之前需要对采样装置进行检査,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检査装置性能准确度,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大气质量进行精密分析。査看仪器运转正常与否,通过掌握这些要素来分析大气的质量和改进方案。对仪器装置给予校准,提高数据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采样分析与数据处理是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应对全部设备实施定期校验及维护。确保流量准确与装置控制的高灵敏度,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改善大气方案提供合理的依据。采样时注意气候情况,提高监测的质量与效率。确保监测四周的环境温湿度在恰当范围中,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监测数据能真实反映实际状况,以及所得的数据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精确性。
        2.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对监测点分布与采样时段选择的恰当性进行判断。针对颗粒状物质、含有二氧化硫的物质、氮氧的化合物质等进行检测时,需要对监测现场进行勘査。样本的分析与数据结果的处理在环境大气监测的全程序质量控制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规定,对采样技术规范进行详细编制。

找出全程序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不足之处,依照规范获取最佳的点位数与点位,及时的改进与完善,保证样品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与可比性。满足环境质量控制的目标要求,确保样品完整性与稳定性。保证实验室井然有序、环境合格、安静清洁,保证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
        2.4实验室质量控制可分成实验室内部与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也可分为在抽样的过程中和抽样之后保存与运输的质量控制。内部控制对于环境监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监测现场的选择很有考究。直接关系着样品监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结果,要不断的优化监测地点与采样的时间。通过特异质量控制图分析应用,尽可能保证采集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需要做好基础工作保证实验室安静清洁,减少外界因素对样品的影响。全部仪器要检测校验,保证环境大气监测值的准确性。重视数据处理质量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高度重视全程序质量控制的运作。
        2.5确保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
        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人员是活动的主体,是决定监测结果客观、真实、准确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人员质量控制。根据监测任务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配备相应监测人员,人员数量、专业技术背景、监测能力等应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监测人员应掌握大气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技术规范或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常用数据统计及处理方法、有关化学安全防护等知识并具备对监测现场突发状况灵活处置的能力。关键岗位人员,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还应具有相应的职称或同等能力要求,并通过实验室的能力确认后上岗。除了过硬的技术水平,监测人员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与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从事的一切监测活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监测人员需定期参加技能和法制培训,在工作中受到监督,通过培训和监督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持续提高,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2.6加强结果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采样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运行不稳定等情况下出现的结果视为无效数据予以剔除,不参与结果统计。在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过程中,若发现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达不到要求,如颗粒物采样时全程序空白、现场空白、现场平行、标准滤膜等出现异常,则该批采样作废,并做好记录,应重新进行样品采集。原始记录表格必须有分析、校对、审核人员签字,监测报告必须经报告编制、审核、签发人员签字,各个环节应对监测数据的常理性和逻辑性等进行判断,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不出现质量事故。
        结语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包括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改善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为了使得监测工作的作用及价值得到发挥,就必须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仪器设备质量控制、设施和环境质量控制、确保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加强结果质量控制等措施有机结合并持续改进,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切实发挥大气环境保护“顶梁柱”作用,为后续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毛烨.九江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牙祖高.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措施[J].低碳世界,2017(9):15-16.
        [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J817—2018[S].北京:生态环境部,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