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俞荣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俞荣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方式还存在较多不足,其乘客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缺少安全意识、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轨道交通运营会产生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轨道的影响。
        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方式还存在较多不足,其乘客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缺少安全意识、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轨道交通运营会产生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轨道的影响。因此,为了城市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系统全面的管理的模式、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善安全监督制度,避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出现安全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引 言:城市轨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其运行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拥有封闭的运行系统以及独立的运行轨道。因此,安全与稳定性比其他交通更高。不过,随着城市轨道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交通故障的频率在不断增加。需要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重视起来,保证乘坐乘客、轨道交通设备以及交通运营服务人员的安全,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降低到最低,促进轨道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1.1轨道交通运营缺乏经验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较晚,其运营管理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我国没有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目前运营和管理的过程,多借鉴国外经验,但是这些运营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
        1.2轨道交通指挥调动不统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轨道交通指挥调动不统一的问题。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有各自的运营线路和经营管理模式,各个项目公司没有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联系机制,这就导致不同线路和不同线网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加,联动的效率降低,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当中的资源共享和成本管理。
        1.3运营管理成本控制难度大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没有对管理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处于初步阶段,因此需要增加人工成本,以便吸引人才,且线路的初期运营要进行管理和维修,增加了运营管理的成本,同时估算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的准确率,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需要对不同站点、不同车辆段的电力能耗和票款收入等成本进行精细统计,这样才能提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有直接影响,运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等,都会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质量产生影响。如果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运营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减少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2 机械因素
        机械设备的运营和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机械的自动化管理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受自动化管理技术深化发展的影响,交通网络中包含了许多系统与网络分支,这就导致交通网络的复杂程度升高,整体体系不断扩大,管理功能日益复杂,在管理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安全风险和隐患。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采暖以及气设备等都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持续监测,及时处理机械问题。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环境因素包含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等不同的因素,给运营管理造成的问题也不同。针对社会环境问题,应当有效保障运营和管理当中的安全性。针对环境因素,要有效应对地震、雨水、渗漏、坍塌等情况,这样才能减少环境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效率和安全的影响。


        3.如何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管理模式方面
        为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进行管理模式内容制定时,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且将安全目标融入到制定的管理模式中去,从而达到预计的管理效果。其次,对于轨道运营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针对每个部门人员制定不同的责任制度,确保员工对自己工作正确定位,并保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比如,将相关安全责任落实到供电设备管理人员,保证其对于轨道内部的供电系统做好检查和维护,保证轨道的供电安全。此外,可以在轨道内设立群众意见箱,对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群众的意见进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同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对管理模式进行实时更新。
        3.2规章制度方面
        为了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乘客、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制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在轨道运输中的出现。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以轨道交通的运行为基础,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的行为规范纳入规章制度中,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
        3.3安全监督方面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明确了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最后需要完善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对于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的运行至关重要,保证了工作人员以及乘客严格遵守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完善安全监督制度,将监督工作明确到个人,对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并且让监督人员针对工作保持原则性,严格要求。对于相关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作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并进行不定期监督工作。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全国轨道交通问题系统,进行不定期的交流、总结,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不断完善,避免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
        3.4在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完善与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设备操作,乘客乘坐轨道交通的方式均可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安全文化层次。因此,需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文化,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增加安全知识的张贴物以及播放相关的安全知识视频,通过这种宣传方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设备安全操作水平,促进乘客安全意识的提高。此外,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增加安全广告的播放量,工作人员定点进行安全知识的宣讲,让乘客充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在遇到安全隐患问题时该如何应对。同时,借助政府颁发的相关安全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乘客以及相关人员严格要求,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对违反交通原则的相关人员进行资金处罚以及思想教育,对违反严重者进行拘留。从而,全面提高城市居民安全乘坐轨道交通的意识,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新体系。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发现,该行业面临以下挑战,轨道交通运营缺乏经验、轨道交通指挥调动不统一、运营管理成本控制难度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运用管理的安全和效率。人为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全面考虑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完善交通运营管理规章制度、加快运营管理技术更新工作、制定运营管理人员安全培育计划、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工圆,张杏蔓,潘明轩,等.轨道交通快线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综合运输,2019,41(7):121-126.
        [2]张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1):12-13.
        [3]徐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管理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79-80.
        [4]乌宏媛,徐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