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审计中心 北京市 100041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已步入新阶段,政府会计工作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基于此背景,国家不断推出政府会计工作的改革方案。就具体改革方案而言,传统的审计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降低政府会计工作的效率。随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会计与审计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审计;内在相关性
引言
现如今,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据技术的决策效能不断展现出来,在未来各个领域中的使用会越来越频繁,而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对于审计行业而言,本身就是以数据信息价值挖掘为基础的,更应该树立大数据意识,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大数据技术使用素养,继而确保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者,这些都将引导着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1、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
审计是对经济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活动,它的独立性较强,审计活动的开展主要由专业的机构或专门的机关进行,审计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审计的对象包括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事业组织中的财务收支和重大项目等。审计工作一般涵盖具体事项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还可以把审计分为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最常用,也是运用最为普遍的审计方式,它是指企业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下,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等的有效性、健全性、合法性等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促使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与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与提升,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经济运行活动做出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同于国家的纪检监察部门,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从本质上看并不能像其他纪检监察机构一样进行监察和监管,而是以相对独立的角度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正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科学性才得到了保证。审计部门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2、会计与审计存在的内在相关性
2.1会计与审计根本工作内容相关
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相关性是从多方面可以看出蛛丝马迹的,简单来说有几个主要方面导致。俗话说会计审计不分家,会计和审计在工作内容、工作目的以及工作形式上都大同小异同纲不同科而已。工作内容存在千丝万缕分不清的关系。因为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工作上延伸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会计工作内容,审计工作也只是天马行空一纸空文而已。会计需要制定合理且经济化的企业资金运作计划,以便管理者了解企业经济状况并且为企业方针进行判断和制定经济计划。而审计工作就是需要对会计的资金审核、工资清算以及流动账本等数据进行注意检查,做到滴水不漏以帮助企业杜绝偷工减料或者偷用公款等恶劣的经济行为。由于二者基于同一家企业也就无形中导致了会计和审计的服务对象一致,工作内容也八九不离十,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会计与审计不分家。
2.2会计与审计工作形式类似
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类型类似是有原因的,因为会计与审计就像亲兄弟一般,都是由企业内部制定计划并且开展工作。会计内容衍生出的工作细节导致审计开展内容也寄生在会计工作中。虽然后期审计工作衍生出来对内审计和对外审计工作两种不同方向,但是由于对外审计发展时期较短且属于新兴职业因此深度和广度都不足,所以对内审计工作也是基于会计工作内容开展。
2.3会计与审计工作目的相关
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出发点都是相同的而且路线也类似只是可能在具体分支上有所不同而已。因为服务对象都是企业而服务内容都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说白了就是让企业能赚到钱。二者在工作内容和工作计划的制定上互通有无达成共识,会计人员需要不定时制定报表并且选择公开化的方式以方便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3、有利于会计与审计内在相关性的措施
3.1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提高监督水平关键。在会计改革背景下,我国审计应积极协调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审计职权,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我国审计独立性实施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深入研究审计模式,在行政职责正常运的基础上,探索审计部门独立发展的途径,明确规范部门职权,清晰划分审计部门的权利范围,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此外,预算编制体系的优化升级可以有效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一般我国审计部门的运行经费由划拨,为保证经济独立性,应加强管理各级审计部门,断开审计部门与的经济联系,消除他们的利益关系,为审计部门提供经费支持,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3.2财务会计面临大数据时代的应对策略
针对大数据对于财务会计造成的影响,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进行调整,详细来讲述,实际应对策略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树立大数据资产意识,结合当前海量数据的诉求,收集和整理多元化的数据信息,将其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方案实现关联,依靠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客户价值的挖掘,预测未来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其二,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仅要实现财务报表表外事项和财务报告罗列项目的充分界定,还需要不断采取措施使得财务价值得到提升,慢慢转变财务的职能,使得其从原本的核算型转变为价值增值型。其三,要树立财务信息安全管理意识,与有资质的大数据服务供应商实现深入合作,树立财务信息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对应的安全管理防护系统,并且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管理会计的各个环节中去,要对于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挖掘,要对于现有和潜在客户的情况进行归结,要对于产品生命周期划分进行探究。
3.3提升审计人员综合能力
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审计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只有如此,审计人员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对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为得出客观、有效的审计结果打好基础,使审计服务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起到积极的监管与推动作用。基于此,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交流宣传活动,加大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实力,为企业培养一支具有较高道德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审计人才队伍。
3.4注重内部制度的建设和优化
在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把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审核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通过内部制度的建设,加强审计标准的提升,使其在对资金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通过科学的规划,对后期的采购以及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对其投资扩大等问题进行全面的避免,也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审计机构,通过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不断对企业的各项经济发展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规范。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民众越来越关注政府工作与职能。基于这种情况,审计作为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贯彻落实政策、保护资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此,我国应在会计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审计体系,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率,壮大我国经济发展规模,促进我国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津.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王宏宇.供应商-客户共享审计师、关系重要性与债务融资成本[D].兰州大学,2019.
[3]李若昕.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D].西北大学,2019.
[4]沈玉芳.公共压力、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5]邹威.审计、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D].东北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