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建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科学合理运用桩基础技术,全面掌握桩基础技术要点,是保证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复杂的地下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水平等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因此应加大力度研究桩基础施工技术,通过对其合理应用强化建筑物承受力,避免出现建筑物体深陷等不利情况,进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1桩基础施工技术内涵与价值
1.1桩基础施工技术内涵
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后期所有的施工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建筑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做好建筑基础的质量控制。
1.2桩基础施工技术重要价值
桩基础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桩基础可以为持力层提供承载力,使得持力层本身可以承受建筑的竖向荷载。在桩基础结构下,竖向单桩的刚度大,在自身荷载与有关因素的约束下,建筑地基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桩身穿越液化软基层固定于基岩,一旦受到自然灾害,极易出现沉降等现象,此时土层中的桩基础可以发挥其作用,由于其抗压性较好,可以在灾害作用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对沉降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单桩侧向刚度大,可以抵御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等的威胁,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建筑物坍塌、倾斜的发生。
2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2.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准备
首先,应该勘察工作。加强对桩基础施工现场环境的勘察,了解其地质情况、水文状况和土层结构等信息,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由专业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满足后续施工的要求。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信息也应该进行详细勘察,使其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防止出现施工冲突等问题。其次,应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相关勘察数据为基础制定方案,明确施工方式、机械设备类型和技术工艺等。协调技术性要素和经济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地下管线的布局情况进行考量,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最后,应该做好现场准备工作。现场准备包括了机械设备、放线定位和空间准备等。明确设备的适用范围,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2.2做好桩位测定与泥浆制备工作
桩基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桩基础技术类型也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在桩位测定上,对于桩体位置、高度等方面的要求都是较为精准的。除此之外,桩体成桩后还需要进行混凝土等浆液的灌注,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做好泥浆制备工作,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工作条件、设计要求调整混凝土结构,做好混凝土配置,通过科学方法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桩基础作业,降低由于材料原因引起的质量缺陷。鉴于材料质量对土建桩基础施工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力度,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通过专业的设备及时监测关注情况,控制材料填充的数量、速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更安全、更高效的完成土建桩基础施工任务。
2.3振动打桩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通过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将桩基振动到土层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作为一种需要借助外力将桩基沉入到土层中的技术,振动打桩技术不会对土层产生过大的压力,这种施工技术的成本更低,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并且工作的过程中土层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其能够大大降低人力和物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如果要采用振动打桩技术,施工前应将振动装置准确的对准设计点,确保木桩振动的方向和深入是准确的,要保证偏差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从而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2.4人工挖桩基施工技术
这是一种将人工作业与机械设备作业相结合的施工技术,施工时借助于钻挖机等机械设备能够快速进行桩基开挖的施工作业,同时人工能够精确地控制开挖的强度和深度,保证桩基开挖的工作效率。这种施工技术能够很好地保护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不需要再反复地使用泥浆进行作业了,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对环保工作的实际要求。钻挖机上的压力分层锚保证了螺栓受力的均匀性,能够平均地分配施工压力,提升了螺栓的承载性,施工更为简单,并且具备较高的施工效率。
2.5预制桩基础技术
预制桩目前仍是我国一种应用广泛的土建施工应用桩基础,即使用预制好的混凝土桩或钢板桩直接压入桩孔成桩。①静力沉桩。使用机械或液压压桩设备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压入桩孔的工法,与冲锤法相比具有节能,节约造价,保护土层,提升环境效益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黏土地区或城市建筑工程建设。②振动沉桩。利用产生振动的工程机械使预制桩身与桩孔孔壁土壤产生共振原理,减弱桩身与土壤的摩擦阻力而使预制桩沉入桩孔的沉桩工艺。③射水沉桩。通过在预制桩尖端输送高压水降低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桩体与土壤的摩擦力,使预制桩依自重下沉的施工工法,在砂壤土地区适用性较强。
2.6灌注桩基础技术
灌注桩基础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在桩孔中放置钢筋笼后,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直接在桩孔内成桩。近年城市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多采用全套管施工法,即从旋挖桩孔技术开始与灌注混凝土连续施工,无需泥浆护壁以及二次清孔工序。灌注桩基础技术的施工重点是水下混凝土灌注作业,灌注所用导管应平直垂放并严格控制埋深,在造浆和清孔后灌注混凝土过程需连续不可中断灌注或者中途断料,防止出现断桩现象。导管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缓慢、匀速地抬升,不可提管幅度过大,拔管时应精确计算拔后埋深量,禁绝经验主义。
2.7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主要是通过静力压装机的压桩结构,在其压力作用下,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地基土层的指定位置。应用该项施工技术需要配合使用的桩机为液压装置驱动,因此具备压力大、自动化程度高、纵横移动灵活、桩定位精确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桩基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施工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的绿色施工。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①有效控制静力压桩基的运行速率,避免出现静力压装机下压速率过快影响桩基结构稳定性,以及下压速率过慢导致大量施工材料被浪费;②做好定位放线工作,桩基轴线偏差控制在20mm内,并经常性分析其是否出现位移情况;③注意混凝土的起吊、运输与堆放问题,保证垫木与吊点保持相同横断面,垫木对齐,以此保证堆放操作桩身不会出现断裂;④保证静力压桩机连续工作,以保证桩基础可以一次下压成型,因此需避免出现运行终止现象,相同桩地运行时间间隔建议在0.5h以内;⑤逐节接长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注意桩基的防护与焊接标准,保证桩基接口稳定与焊接质量。
2.8旋挖桩孔技术
旋挖桩孔技术应用广泛,节省人力,施工效率高,主要工序技术分为三步:①埋设护筒。护筒有助于校正桩位、维持孔穴水位的高度差,一般护筒埋深至黏土层顶部0.5m,顶端高度高于基础土层表面0.3m,并用黏土保护。②成孔作业。旋挖钻机就位后垂直钻进过程中通过钻头注水等技术,对泥土搅拌作用自然造浆形成泥浆护壁,对孔壁形成一层保护层,维持孔壁的结构稳定。③清孔作业。一般分两次作业,首次清孔在钻挖至设计深度后进行,二次作业在成孔后进行,孔底沉渣应保证≤15cm。
3结语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保障了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弥补桩基础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应结合土建施工实际情况,严格且规范运用各项桩基础施工技术,积极采用先进桩基础技术,为土建工程施工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建成.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6):16-17.
[2]张康平.桩基础的设计、施工、验收技术框架思路构建[J].智能城市,2019,5(20):177-178.
[3]李家丞,余德浩.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