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致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作为大气污染攻坚行动治理的重点对象之一,需要因“矿”制宜,更需因“地”制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城市发展定位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为主线,通过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处理,结合规划效果展示,提出一种适合于城市周边矿山治理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给类似矿山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周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Discussion on the control mod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 urban surrounding mines
Zhang xiaohui
(sinnoocean group,Bei jing 100000)
Abstract:As one of the key objects in the management of Air pollution action,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needs to be made because of the "mine" system,an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land". Under this background,this article tak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the 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s the main line,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e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combined with the planning effect display,propose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suitable for the city surrounding min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model,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imilar mine management.
Keywords:urban perimeter;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governance model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我省先后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河北省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以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统筹推进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我省大气环境质量和露天矿山生态环境。
经过多年努力,矿山环境治理水平由原始的粗放型治理逐渐过渡到适宜当地发展,结合矿山现状进行的综合治理模式。城市周边矿山作为首批主要治理对象,更应选择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在满足改善矿山环境和空气质量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城市特点,区位优势,矿山环境及破坏状态,提出更加适合的治理方案。
2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现状
一是与矿业遗迹矿山公园建设等相结合。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学习场所,如唐山南湖公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成国家矿山公园,改善大气污染现状,提升城市面貌,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如张家口下花园区、清苑第三工业园区。把矿山废弃地整治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结合,通过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土地整治、植被恢复、配套市政设施等系列措施,新增建设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三是与土地复垦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山东枣庄,采取“划方整平”、“挖深垫浅”的方法,对塌陷地进行治理,恢复耕地,形成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格局,服务新农村建设。
四是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如昆明市东川区,是云南省泥石流灾害极高易发区。通过恢复生态,结合泥石流拦挡及排导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极大降低了城市灾害风险的发生。
3 城市周边矿山治理模式探讨与应用
3.1 城市周边矿山治理因素分析
3.1.1区位优势
城市周边矿山最大区位优势莫过于“城市周边”这四个字,及时性、快速性、连通性是其主要特征。应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把缓解城市压力、疏解非城市功能作为首要考虑目标。其次应考虑土地复垦可行性,结合已有地块特征与可能产生的作用,融合城市规划需求,从规划角度对矿山进行可行性与概念设计。
3.1.2矿山生态环境
分析矿山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了解气候、日照、水文、降雨、周边植被情况等。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应着重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参考矿山周围植物,对于干旱少雨且缺少水源补给地区应选择耐旱性作物。对于降雨充沛且易于浇灌地区应充分考虑排水,避免遭受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作物生长。
3.1.3矿山地质环境
分析矿山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因素,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工程治理。结合生态修复,设计切实可行的修复措施。
3.2 工程实际应用
3.2.1位置与交通
采石场位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市区仅10km,车程约20分钟。同时紧邻沿海高速秦皇岛西出口,交通便利。
3.2.2 矿山生态环境背景
采区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3℃,最热在七月,平均温度26℃,一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6.5℃。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0.85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9.5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平均降水量414.77mm。采场西侧有自北向南流经的戴河,距离采场约150m。
本区土壤以褐土性土、石灰类褐土和淋溶褐土为主,厚度在0.1~0.3m之间。丘陵山地尚存部分野生灌草植物,乔木树种零星分布,灌木主要有酸枣、花椒、荆条等;草本类植物主要有白羊草、白草、黄背草、狼尾草等;田间地头以狼尾草、藜草居多。
3.2.3 矿山地质环境及现状问题
采区所在区域属构造侵蚀丘陵台地区,地势由北西向南东渐低,海拔标高20-60m,地形坡度15-35°。出露地层为由新太古代早期的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所组成的均质混合岩及第四系残积物、坡积物、冲洪积物。
该露天矿山由于开山采石共形成两个直立采坑,采坑最大高差约41.43m。采坑边坡岩石裸露,极易产生崩塌。两处露天采坑经历了植被破坏及土壤的清除、岩石爆破等一系列采石活动后,对原有和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3.2.4治理工程方案
(1)规划设计
根据区位分析,该采坑紧邻秦皇岛市区,且距离京哈高速及沿海高速较近。该采场坡顶山体植被茂密,为村中原有坟地。考虑原有地域环境因素,从缓解城市压力,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恢复生态环境角度综合考虑,把该采坑与坡顶原有坟地结合,规划设计为一处公用陵园。此方案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修复,也缓解了我市及京津两市墓地需求。
(2)灾害治理
治理工程的各项措施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采取堆土回填方案对坡面进行整治。回填土方坡度35°,分层压实,坡面设纵向排水沟,坡脚设浆砌石挡墙压脚。结合墓地规划,沿回填土坡面设计从坡底至坡顶上山道路,满足祭祀需求。
(3)生态修复
在回填后的土坡坡面及采场底面裸露部分地面栽植灌木并撒播草籽绿化,灌木以酸枣、荆条为主,草籽白羊草、狼尾草为主。沿上山道路两侧栽植松柏,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剖面图见图2。
.png)
图2 治理方案剖面图
4 结论
城市周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首先应调查区位优势,结合矿山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重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疏解城市压力,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服务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调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广四种模式
[2]武强,刘伏昌,李铎.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3]河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模式[M].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作者简介:
张晓辉,1973,男,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生态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