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南阳供电公司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化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各大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实现与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基于智能化电网模式下,对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配网调控事故,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稳定、持续运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控制要点
1导言
当前,我国的电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供电量、供电稳定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化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更是未来电网管理的主要手段,然而现阶段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有:自愈性。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自我评估,并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在无人或少量人工的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维持电网安全有序的运行;互动性。电力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电的有效使用,在不同程度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避免电能源的浪费和损失;兼容性。智能电网不仅能够兼容大的集中的大电厂,还可以兼容不断增加的分布式能源,可以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可靠性。智能电网运行安全可靠且稳定,是其独有并且强大的优势;节能性。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能节省10%的电能,极大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智能电网的设计过程中要呼应相关的规划方案。首先要满足规章制度中对于输电和配电的要求,然后要符合技术原则的要求,再次还要着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新能源的建设。在建设智能电网时应不断引进新的电力技术,及时更新智能设备并加大对智能电力配电网的研究,同时结合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我国电力的发展提供绿色安全的新能源。
3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现状
3.1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问题
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系统虽然有效提高了电力供应中的效率与质量,但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提高。事实上,现在的电力设备维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城郊与城乡接合部的电网管理工作尤其薄弱,在这些地区,多种线缆混合的情况较多,所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复杂,这就使得维护的难度加大。
3.2数据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配网调控一体化的面积往往比较大,所涉及的用电网络中的用电设备数量庞大。能否做到及时调控、有效调控,信息数据统计是关键。对于这些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如果单独依靠对工程图纸等信息进行统计明显是不现实的。在具体的调配过程中任何数据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的判断失误,从而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影响。
3.3缺乏准确性指导
在目前我国配网调控管理过程中,若配网调控操作面较为宽泛,在执行调控中就难以单纯依靠资料信息与图纸对其进行有效判断,则还需依靠其他手法才可进一步确保配网调控的精确性。此外,配网调控工作所涉及到电力设施较多,一旦出现调控不当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智能电网中常见的电缆、架空线等基础设备的正常运作,从而出现运行上的差异性。同时,配网调控缺乏准确性资料信息,这就严重阻碍了配电调控工作难以展开精细化管理。
4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控制策略分析
4.1做好电网数据的统计工作
智能电网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系统,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用电设备。要提高调控一体化的性能,需要对电网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的统计。对此可以利用具备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平台。做好各类资源的整合,将整个供电网络图形化,提高可视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进行调配工作的准确性。
做好电网数据信息的更新工作,做到有新设备、新的电网加入时能够及时更新信息。配网调控系统可以与GIS系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形象的地理信息对电网信息进行管理,避免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盲区。此,管理系统可以设立对外开放的平台,及时了解调控范围内的用电单位变更情况。
4.2提升电网软件系统智能化程度
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为电力的生产、输送、配网等工作环节都提供了信息支持。但是电网监测与用电信息的增加也提升了电网软件系统的工作量,对于软件系统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多数电网单位使用的软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大数据处理及机器学习等高级算法的应用还比较少,一些核心数据的处理算法设计还较为落后,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过低,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作业要求,因此对于电网的软件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也是推进电网配网调度一体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4.3建立标准化配网管理模式
在实行配网具体调控时,要统一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障实际管理与调度为其提供一致的标准与调度依据,进而在实际配网管理中保障管理最终质量,不会造成不同区域配网管理因管理标准与管理模式的不同而形成差异。在构建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时,要高度实现人机结合,保障全面自动化管理的实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进行绿色电网设计,保障其具有环保性以及稳定性。除此之外,在点电网实际调度管理时,要保障主网中所有设备的质量安全与运行安全,确保实施设备质量能够达到其实际对质量的规定要求,保障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4接入分布式储能与电源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也趋于严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对我国电力系统后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制度要求电力企业要对电力系统中接入的各类分布式电源进行有效探究分析,最终实现节能减排,保障环境的清洁化与优质化。且该种接入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系统的电站并网运行以及调度、检验等,还能够实现对分布式电站的监测与调度,使得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智能电网形势下的配网一体化模式进行了高效推广。
4.5与SCADA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数据监测工作
SCADA系统又称信息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一种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智能系统。近年来,我国的自动化系统不断发展,智能电网是其中一个巨大的科技成果,此外还有智能变电站、电能自动抄表系统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无一不是结合了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同时,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管理的效率。在这些智能系统中,对电量信息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共同点。将SCADA系统与配网调控系统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以实现对调控区域内用电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准确有效的数据是配网调控工作的基础,一体化系统进行操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配网调控系统与SCADA系统的融合,提高数据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5结束语
总之,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利用灵活经济调度运行管理技术满足不同专业人员运行监视与操作,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平台打破能够原有的配网调控管理模式中老化的方式,通过在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中融入配网数字化的管理前提,兼顾电网集控、运行维护以及连接上配网自动化的信息共同实现对继电保护维护人员的动能服务需求,从而完美的实现监控与调度结合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1]陈丽君,张涛.智能电网环境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1):117.
[2]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7-58+61.
[3]央兴德.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41):236-237.
[4]佟晓晖.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J].中外企业家,2017(2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