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顾旭东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顾旭东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常见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巨大,提升混凝土裂缝治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研究,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治理裂缝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建筑领域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江苏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常见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巨大,提升混凝土裂缝治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研究,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治理裂缝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建筑领域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
        引言:造成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因素诸多,包括材料、环境、温度等因素,建筑工程具体开工建设过程中,需要掌握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因此,相关建筑工程单位有必要对混凝土自身材料属性等方面展开讨论,确保掌握治理裂缝的对策,更好推动建筑工程建设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混凝土裂缝分类
        根据混凝土裂缝尺寸大小可有效判断裂缝的类型,通常可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质量,宏观裂缝一般是指在微观裂缝演变的基础上发生混凝土变形、断裂和位移现象,对建筑工程的危害性较大;微观裂缝是指在水泥与混凝土骨料结合面上出现的裂缝,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发现裂缝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制定措施,降低裂缝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1.2混凝土裂缝成因
        1.2.1原材料问题
        原材料质量直接关乎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部分施工建设单位在工程前期设计阶段忽视施工设计,未严格考虑施工材料因素对工程的影响。混凝土原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性能是决定建筑结构稳定的关键,在具体进行混凝土拌和过程中,若忽视砂石比例,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拉轻度,在塑形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问题,部分裂缝现象出现在水泥浆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搅拌过程中掺杂了粉煤灰、膨胀剂等材料,在比例设定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裂缝现象也由此产生。同时水泥材料本身热化问题也是造成裂缝产生的因素之一,在施工中难以保证混凝土热量全部散发,温度集中在混凝土内层,造成较大的温度差,致使裂缝的产生。
        1.2.2工程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能够为施工建设提供指导,提供数据资料参考,若忽视工程设计问题,尽可能造成配筋数量不足,影响钢筋混泥土材料的正常使用,同时忽视了裂缝宽度,在各项影响因素的驱使下,造成混凝土变形,在设计环节忽视了伸缩缝的设置,在剪力墙结构约束下,混凝土刚度受影响,制约了混凝土使用性能。
        1.2.3温度、湿度影响
        在板面配筋与末端放射筋部分容易出现裂缝,在温度差影响下,混凝土出现收缩情况,从而引起胶板的开裂。混凝土热化现象明显,然而材料自身的导热性较差,难以将内部力量排出,加上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容易蒸发,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尤其在季节变换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均对建筑结构的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弊端影响,若处于潮湿环境中,混凝土会被腐蚀,降低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1.2.4施工技术
        由于施工技术参差不齐,在混凝土施工环节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施工人员未有效掌握材料配比,施工现场的随意性较大,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水平未完全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加之缺少完善的制度约束,整体的施工质量不高,难以按照施工的具体流程开展施工建设,同时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忽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致使体积收缩,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造成裂缝现象。


        2.治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措施分析
        2.1合理选择材料
        建筑工程材料选择上,需要结合具体施工实际进行材料筛选,选取抗裂程度强、使用性能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混凝土材料,为从根源上提升材料使用质量和效果,采购人员需要与材料供应商之间及时沟通和交流,加强对材料供应商资质的审查,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材料使用标准,并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稳定、可靠。混凝土砂石选择上,必须确保具备较高的融合度;按照施工实际进行骨料的筛选,砂石直径规格在20mm~45mm之间,碎石直径在2.5mm左右,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碎石的含泥量要小于1%,砂石含量小于4%,进而更好提升混凝土实际应用效果。在材料拌和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含水量,在掺杂材料的配比上严格按照比例标准进行配料,事先做好材料防裂试验,保证混凝土各项施工参数满足施工标准要求[1]。搅拌中需要按照搅拌流程科学的添加外加剂,控制好混凝土的放热效果,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2.2优化施工设计
        混凝土工艺施工前,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勘察设计工作,加强对建筑工程结构的综合考量,将材料筛选、配筋长度和用量纳入施工设计范围内,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裂缝类型和宽度,保证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伸缩方式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用,减少收缩力对混凝土长度的影响,确保方案设计与施工之间高度吻合,确保最终有效地治理裂缝。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场地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地貌进行严格的勘察设计,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做好地基加固工作,保证建筑基土层的稳定性,加强对施工工艺实施可行性的考虑,合理控制施工工序,并将其有效落实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上,保障建筑工程在预期时间内完工。
        2.3加强施工控制,降低温度、湿度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调整好板筋的位移情况,合理设置管线,加强对浇板厚度的保护;同时,要合理进行温度控制,相关专业人士需要对环境展开全面的分析,提取有关的信息数据,为后期的裂缝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在施工作业中有效规避温度、湿度对混凝土使用性能的影响,对于建筑面积不规整的情况,需要设置暗梁,确保建筑表面的规律性,最大限度上规避影响裂缝的因素。可以采取强制性降温的方式,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铺设细小水管,通过注入冷水的方式进行降温,减少裂缝现象的发生。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裂缝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实际开展低负荷工作,从而规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骨料下降的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的施工制度体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控制[2]。在裂缝的具体处理上可以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进行完善,使用环氧树脂材料修补裂缝,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骨架的稳定性与荷载能力,保障建筑工程高质量进行。
        2.4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技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想有效治理混凝土裂缝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控制,通过规范施工人员的工艺实施标准,提升混凝土施工效果,定期开展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要求其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作业操作,加深对施工设计图的认识,保证实际作业与设计相统一,从而起到预防裂缝现象发生的作用。施工人员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更好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同时,在施工混凝土施工环节结束后,要做好土体后期养护工作,采用覆盖的方式进行成品养护,并利用喷雾进行水分养护,防止水分蒸发造成裂缝,将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部分施工单位通过制定健全的养护计划,提升了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情况在建筑领域及相关行业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深入分析裂缝的成因,发现加强对温度环境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控制、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等,对治理混凝土裂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将裂缝的危害性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卫.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与治理研究[J].居舍,2020(09):63.
        [2]黄德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四川水泥,2020(02):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