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但是以往建造的建筑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的情况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混凝结构的建筑做好加固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后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还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质量。文章深入探讨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同类工程带来启发。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措施
1导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背景下才可能高效发展经济。机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一直是公众着重关注的方面,如果项目中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混凝土施工质量将受到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较好服务于建筑工程建设,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2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控制意义
高层建筑目前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层建筑工程中,主要的结构体系有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和筒体结构。为了提高整个高层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结构体系应考虑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混凝土工程,它是一个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钢筋混凝土组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下降,影响后续过程。因此,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将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高层建筑的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必须特别注意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项目,严格质量控制,以避免质量问题。
3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3.1主客观因素
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许多容易忽略的细节,在存储和组装期间需要格外注意,这些细节如果控制不力,会减弱建筑强度,影响结构的强度和建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与施工人员有关。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目标就是按照施工期限完成施工,控制进度并且施工质量要达标。但是,对于某些项目,场地管理力度不够,施工人员缺乏经验、专业知识和责任感导致项目的质量无法达标,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危害社会和居民。如果要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就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全面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专业技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二,客观因素。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环节也是水泥和其他物质相互混合反应的环节,因此,反应阶段需要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这要求在施工期间为施工选择合适的外部环境,避免因为外部环境不佳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3.2建筑材料因素
在建造混凝土结构时,建设项目的数量通常很大,建筑材料的种类很多,因此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材料也对建筑质量有重大影响,尤其是水泥和钢铁等关键材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若不符合项目要求的标准,很难保证项目的质量。
3.3质量问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相关技术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项目:原材料复检前没有严格检查,导致原材料质量下降,影响混凝土制剂的质量。混凝土结构的问题,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高,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与实际设计要求的偏差。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试验是反映混凝土质量的最佳方法。功率越高,质量越好。混凝土强度也是混凝土硬化的关键技术。混凝土抗力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增加的压力能够很好地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此外,还有与掺混物的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满足工程要求,这也掩盖了项目的潜在风险。
4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科学选购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由砂石、石灰等多种基础施工材料混合而成,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要提升综合施工质量,就必须保障原材料的应用质量。项目负责人与施工团队要保持互动,建立从选购原材料到加工原材料的监督,确保原材料的过硬质量,为相关应用打下基础。在现场施工环节,房屋建筑工程团队应建立专业的监督小组,确保原材料的硬度、来源,在确定其符合生产要求、应用要求和国家标准之后再投入使用。
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应根据不同的筛选制度进行检验,以砂石、水泥等基本材料为例,在开展核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水泥的基本密度、混凝程度、板结速率等因素进行测定,对砂石的硬度、颗粒大小、具体类型进行测定,确保建筑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投入建筑工程之后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质量检测团队应选择有效安全的检测方式,如抽样检查等,保障原材料的可用性;在投入使用之前,施工团队应对建筑要求进行复核,确保原材料的规格、类别与计划要求相符合,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建筑团队应严格控制砂石、水泥的规格型号,防止因型号不符出现的建筑问题,保障建筑质量。
4.2合理控制配比
根据工程的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骨料、水泥以及搅拌用水等,然后将这些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搅拌,这时需要注意原材料之间的配比,这样就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以及韧性。可以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稳定性以及抗裂性对施工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整,这样可以使混凝土发挥出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4.3做好施工温度控制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骨料配置比例影响,为控制水化热避免裂缝等质量问题出现,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可添加适当的较干或较硬混凝土,也可以针对性应用引气剂、塑化剂,混凝土性质可由此得以改善,混凝土凝固受到的水化热影响也能够随之降低。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采用适当添加冷却碎石料、冰水的方式,凝固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控制在一定区间,凝固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不均匀问题也可随之规避,否则内部应力不均的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如施工面临的环境温度过高,混凝土结构温度可采用洒水降温的养护方式进行控制,混凝土内部热量可由此更好散发。
4.4采用添加剂改善混凝土结构性能
混凝土结构有着很大的抗压力度,不过其抗剪强度太低。为了提高其剪切强度,可以使用添加剂来改善其性能,例如预先用钢棒或纤维材料,这改善了混凝土结构的机械性能。铸造之前,需确保钢和其他材料的技术数据、数量和质量符合结构要求,尤其是避免生锈材料投入使用。为了确保钢筋之间的动力传递及其自身强度的连续性,可以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捆扎或焊接。
4.5保证施工浇筑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该环节需严格遵循施工流程,避免新浇筑混凝土冷缝等问题出现。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浇筑层的间隔时间控制,避免混凝土弹性模量急速变化情况出现,否则混凝土裂缝将出现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后的散热需求,如施工在夏季等高温天气下开展,混凝土表面覆膜需在其温度下降至一定水平后进行,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养护则需要严格结合试块抗压强度报告指导开展。此外,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施工顺序模板拆除顺序也需要严格遵循,同时需避免混凝土棱角、表面受到损伤的问题出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混凝土技术已然成为建筑工程团队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公司应加深对混凝土施工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混凝土技术,为以后施工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谢评稿.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建材,2018(4):277-278.
[2]张婧,高衡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2,5:30
[3]陈伟炜.民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