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语文学习后,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教师要把握好新课改的本质要求,结合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保证小学六年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自学能力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升学压力,帮助他们做好小升初的
衔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初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中要明确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诉求结合起来,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语文探究活动,全面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保证他们未来初中阶段的核心竞争力。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基于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许多的改变,其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当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辅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在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良好地提升,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诉求,为学生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自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应用策略
(一)设置疑问教学,提高学生自学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当学生对语文产生出浓烈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进而不断地在探索中提高自学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知欲望高等特点,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出有趣的语文疑问,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师生课堂位置转换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有效巩固学生语文基础,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理论知识讲解上,不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视野,也会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之后的语文发展。因此,教师当下首要任务是转换师生课堂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师生关系,全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他们能自由发挥自身语文储备,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一系列课堂任务。
教师在以学生为主的语文课堂中要做好辅导作用,首先挖掘教材中涉及的重难点,要求学生以此为核心,明确自主学习方向,使得整个探究过程事半功倍,其次及时给出参考建议,六年级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还未成熟,面对难题时很难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答,教师要给出参考性建议,启发他们的语文思维,使得他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难题,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师生课堂关系的成功转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为之后的语文教学开展做好了铺垫。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师生位置的转换。
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先将本则文言文中涉及的重难点提取出来,将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对象。课堂开始,教师带着学生通读整则文言文,接着将重难点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前后语境解答这些问题,并且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可以适时给出一些参考性建议。学生态度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会有主动投入到问题探究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一步步解决问题,潜移默化达到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标。
(三)创建多种自学平台
当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适当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多种自学平台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灵活使用现代资源,结合每个阶段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并且在语文活动中,达到优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以实际教学为例,教师主要使用两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时,教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师将春节中的春联、窗花等物品带到课堂中,模拟生活化情境,将课堂和生活实际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学习课文,有效激发了自学热情。又如在《伯牙绝弦》教学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关于“高山流水”的音频,让他们在音乐中自学,使得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有效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效率。
(四)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上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要着力于差异的弥补,保证每个人都能全面完善语文核心素养。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教师根据语文重难点布置相应任务,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既能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也能逐步形成受益终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了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前要重视小组分配这一环节,要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公平性是指每个小组中都有自学能力强和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在竞赛性活动中不会出现不公平的问题;互补性是指小组成员在能力上能相互弥补,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明确合作自学中分工,有的人负责搜集资料,有的人负责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合作质量。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自学途径,能使得他们从多种途径获取自学技巧,有利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
三、结束语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这不仅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小升初衔接的必然条件,对他们未来的语文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丰富了语文知识储备,也有效提升了自己在未来生活学习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彩莲.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浅谈[N].发展导报,2017-10-31(033).
[2]常冬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25-26.
[3]高凌燕.探究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4):17.
[4]高美.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