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同时也使城市的交通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市政道路的施工效果和质量。经过有关人员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沉降问题,对城市交通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阻碍。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使之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文章围绕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市政道路工程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概述
从实际意义上而言,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实际应用环境相对复杂,加之私家车数量的急剧上升,使得路基路面沉降的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势必会导致市政道路结构的破坏程度进一步恶化,在影响人们出行质量的同时,更会威胁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在这其中,桥梁工程路基路面的沉降问题最为严重。正因为如此,必须做好桥头搭板的安装工作。通常情况下路基路面弹性形变问题的根本原因出现在牛腿部位,市政道路的路基土地靠近桥台的位置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上市政道路长期承受着极大的负荷,两侧的受力不够均匀,会使形变程度进一步加剧,进而导致沉降问题的发生。
2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造成的不良影响
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交通行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人们的出行多以轿车为主,运输行业的发展让货运汽车的数量与日骤增,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障交通安全,首先要保证的便是道路质量。①在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发现道路桥梁极易出现路基路面的沉降情况,造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现象,这不利于人们的行车舒适度。此外,沉降段路基路面还因路面不平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威胁到人们的出行安全。②当路基路面出现沉降情况,来往车辆会在沉降段出现“跳车”现象,这一现象还会损害到市政道路的内部结构,极易造成大面积沉降、裂缝、塌陷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改善沉降段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3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沉降原因
3.1结构设计不合理
沉降段路面设计与普通路面设计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目前施工中常采用的搭板结构设计方案为钢筋混凝土过渡以及加筋土的方案,能够有效控制道路刚度变化程度。然而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而简化施工流程,并未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导致道路搭板结构存在受力不均情况,影响道路路面以及路基使用。
3.2土基压实度不够
根据道路工程施工标准,道路通道需要保证台背填土施工质量。但受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管理等因素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台背填土压实度不符合工程标准的现象,直接导致道路沉降路段沉降不均匀。
3.3地基处置不标准
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土基施工操作中,操作不规范。钻孔深度与钻孔数量不符合施工标准,未能及时发现软土地基或确定其范围或深度,直接影响后期具体施工操作,造成施工损失。同时,如若所计算的工程参数与软基实际情况不匹配,同样会影响工程质量。
4施工技术要点
4.1深化水文与工程地质勘察并保障软基处理得当
为了确保沉降段的软基得到合理的加固处理,应确保前期水文与工程地质勘察达到足够深度,充分掌握沉降段软土层的厚度、土质以及分布状况,从而设计最为可行和有效的基底处理方案。
首先需要在相应地段进行足够的钻孔取样分析,准确评估不同区段的沉降量,优化软基处理技术方案。根据软土层含水率、深度和位置等参考数据确定施工工艺。当软土层含水率高且位于地下水水位之下时,需要进行排水和设置路基排水设施。而较厚的软土层可采用石灰土、粉煤灰置换固结工艺,或者利用深层搅拌桩、粉喷桩以及实施超载预压等进行加固。其次无论采用哪一种具体的软基处理方式,都应在施工进行中进行沉降观测,实时评估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复,例如对搭板脱空问题实施灌浆填充等,原则上应将各部分结构的沉降差控制在5cm以内。
4.2优化过渡段结构与施工工艺设计
不均匀沉降和变形是引发沉降段结构病害的根源,而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控制沉降和变形差,抑制裂缝以及塌陷等病害的形成。首先桥台基础结构采用桩基础有益于增强其抗不均匀沉降能力,而过渡段的道路基层和面层结构设计中,根据基础条件适当增加水泥或石灰稳定土垫层、使用土工格栅,也是均衡结构变形差和刚性的有效措施。
4.3合理选择路基与路堤填料并保障施工质量
填料的物理性质与力学特性决定了路基和路堤的结构强度、塑性变形量,因此需要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和现场情况,选择能够满足沉降段路基、路堤设计要求的填料。首先路基填料必须有足够的透水性,砂石以及矿渣基本都能够满足要求。而桥台部位的路堤填料需要有更强的可压缩性,保障路桥衔接段的刚性平缓过渡,有效控制施工材料的塑性变形差。其次在填筑过程中需要基于实时检测,保障压实度均匀且满足设计要求。
4.4路基下部土体排水施工技术
沉降路段路基施工过程中,积水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势必会对该路段路基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造成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需要加强排水处理的工作力度,以排水加固的方式使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高。当前常见的排水设施主要以急流槽和边沟为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地表设置相应的排水管道,使用混凝土预制板对排水渠进行加固处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沟渠和管道的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保证排水效率,同时也要注意积水对路面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4.5控制好搭板施工质量
搭板施工质量关系到桥台与路面之间能否平顺过渡,因此在沉降段施工中应重点加以控制。首先搭板长度设计在施工前要再次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其起到均衡结构刚度、合理传递行车荷载的作用。其次在钢筋敷设定位以及锚固过程中,精确测量和复核其间距、标高以及长度等参数,并且通过规范化的测试保障钢筋以及弹性支座等材料的性能。此外为了有效控制桥台与路基路面之间的沉降差,应在搭板混凝土施工中设置反向坡度,缩小施工后的沉降差并保障路面平顺过渡。而在搭板与桥台间的细节处理方面,应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设置倒角和进行缝隙填充,填充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避免在结构变形和沉降过程中出现结构损坏和渗水问题。
结束语: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重视沉降路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以及特征合理安排工程布局,对沉降路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保障道路工程质量。与此同时,市政道路的养护也是有效防止出现沉降路段的有效举措,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恩刚.关于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1):244-245.
[2]刘安震.关于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5):171-172.
[3]谢万智.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9(06):41-42.
[4]陈法铃.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J].低碳世界,2017(35):283-284.
[5]谢万智.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