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宜宾市长宁县中医医院;四川长宁 644300)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疾病的发生与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遗传、长期低纤维素饮食、高脂肪饮食等有关,患者疾病发生后,可出现身体消瘦、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下肢水肿等情况。直肠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术后调理,对其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手术是治疗直肠癌患的治疗方法,若患者直肠癌位置较低,与肛门之间距离在7cm以下,则在肿瘤切除的同时,需要切除肛管,并切除肛门周围约5cm左右的皮肤和全部肛门括约肌,在乙状结肠近端左下腹部,建立人工肛门,这样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加强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1、术后常规护理
1.1 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待其血压水平稳定后,则协助其保持为半卧位。常规情况下,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h内,需要进行位置的改动,可为侧卧位或斜坡位,在保持侧卧位时,肛门应在一侧,避免出现粪便污染的情况,或因伤口不透气挤压而出现感染的情况。
1.2 对于化疗患者,应加强其术后各反应的密切观察,若患者上吐下泻较为严重,则合理按照医嘱,进行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定时对血常规复查。
1.3 直肠癌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禁食约3d-4d,并实施静脉营养补液,排气后,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食,首先流食,之后软食,最后普通食物,少食多餐。禁食干预可确保患者的胃肠道处于通畅的状态,减轻胃肠压力,更好对引流液的性质观察,并对数据准确的记录。
1.4 术后24h内,对患者的脉搏、血压等情况,密切的观察,防止因轻微污染,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同时,确保患者处于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的状态。
1.5 人工肛门开放后,嘱咐患者采取侧卧位休息,在肛门排便后,强化皮肤的清洁,使用温水进行擦拭,并适当涂抹凡士林软膏,来进行皮肤的保护,以纱布覆盖腹部伤口,避免出现粪便细菌污染的情况。
1.6 手术后,患者的人工肛门进行3d的开放,若其不存在排便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按照医嘱,注入石蜡油(50ml-100ml)至造瘘口内,之后观察排便情况,若2h内,仍然无大便,则继续进行温盐水(300ml)注入,若大便不成型,则实施次碳酸铋干预。
1.7 加强患者肛门的清洁,对患者的人工肛门,定时的扩张,避免出现狭窄的情况。患者切口愈合完好后,将缝线拆除,之后方可洗澡。
1.8 强化直肠癌患者造瘘口的观察,其肠管应进行2cm-3cm的外露,观察是否存在水,使用高渗盐水湿敷处理,若颜色变暗,则表示存在肠道血流障碍,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9 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使用人工肛袋,肛瘘旁相关伤口愈合后,指导患者通过人工肛袋,对大便收集。同时,保持患者尿管处于通畅的状态,嘱咐其在术后,增加饮水量,勤起身,对尿管进行一周的留置,避免出现泌尿系结石的情况。
1.10 对引流管实施护理时,确保引流管处于通畅的状态,对引流液的颜色、量等观察,避免折叠和挤压。术后3个月内,不可体力劳动。告知患者在术后,适当的运动,尽量避免因腹压升高而出现结肠外翻的情况。
1.11 对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术前术后大便的颜色、形状以及量的差异性,若大便干硬,则表示其体内存在毒素累积的情况;若为黏液带血便,则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造瘘口因粪便堵塞而出现梗阻的情况。
2、并发症预防
2.1 出血,若造口出现血液渗出或出现血便,则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2.2 伤口感染,手术中,直肠癌患者较易因感染而出现低热的情况。术后应加强患者具体体温变化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2.3 吻合口瘘,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腔脓肿、腹膜炎、腹痛症状,强化术后护理干预。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积极与直肠癌患者和其家属沟通交流,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列举成功的案例,使其建立康复的自信心,舒缓不良的心理。
4、饮食护理
根据直肠癌患者术后具体恢复情况,指导其相应的饮食,嘱咐其控制不饱和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合理搭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等食物。
5、小结
直肠癌患者术后,应定时接受纤维肠镜检查,强化肛门卫生,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在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积极对心态调节,适当运动,健康饮食,以此促进其术后康复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