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   作者:王莹
[导读] 评估妊娠高血压通过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用的疗效。
王莹
(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11600)
【摘要】 目的:评估妊娠高血压通过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用的疗效。方法:2016年01月~2019年04月,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对照组24例,单纯用药硫酸镁。观察组24例,联合用药(硝苯地平+硫酸镁)。连续治疗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硝苯地平+硫酸镁)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妊娠高血压;硝苯地平;硫酸镁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在孕妇妊娠20周时血压超过140/90mmHg,或者持续高血压维持至产后12周甚至更长。在妊娠相关并发症中,近25%的病例为子痫前期,其他严重并发症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小样儿、早产、胎盘早剥甚至引起死亡等[1]。这些不良并发症与高血压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在美国[2],自1970至2006年间,高血压在35岁以上初产妇中的发病率从1%上升至8%。由于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及代谢功能异常逐渐成为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来孕产妇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越来越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01月~2019年04月,选择我科收治的4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年龄25~35岁(27.8±2.3岁);31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孕周34~40周(37.1±4.9周)。纳入标准:诊断参考《妇产科学》(第7版);治疗前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且未经过规范治疗;对本次使用药物无过敏史;未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两组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药硫酸镁;观察组:联合用药(硝苯地平+硫酸镁)。硫酸镁20ml+5% GS 100ml 静滴0.5h,此后硫酸镁50ml+5% GS 1000ml 静滴8~9h;硝苯地平10mg po tid。
1.3评价方法
连续治疗2周,评价疗效。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情况。
1.4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检测方法选择t检验或x2检验,显著性差异α=0.05。
2.结果
如表所示。治疗前,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很多研究均主张妊娠期重度高血压应接受药物治疗,但对于中度及轻度妊娠期高血压是否进行药物干预,目前尚无定论。患有高血压的孕妇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尽管怀孕期间高血压的发生率很高,因此带来的危险也较大,但是我们仍因将高血压带来的风险与服用降压药带来的风险权衡对待。Pels A等[3]评估了是否可以通过推迟抗高血压治疗直到怀孕后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降压药对于胎儿生长的任何潜在的负面影响。认为对于非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更倾向于宽泛的血压控制,并采用其他相应的临床干预策略来控制血压。值得指出的是,妊娠期高血压应防重于治,通过健康饮食、充足睡眠、调节心情等。可以起到较好效果,也有学者指出,叶酸的使用可能降低孕妇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4]。
治疗妊娠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甲基多巴或阿替洛尔:前者为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受体的激活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的输出,从而降低血压;后者为β1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对心肌具有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对于妊娠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5],使用甲基多巴的孕妇SGA和PTD的发生率更高,而使用阿替洛尔治疗的孕妇IUGR和PTD的发生率较高。本文使用硝苯地平与硫酸镁治疗:前者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舒缓血管平滑肌,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可通过的有效血流量增加后使血压下降。另外,使周围小动脉得到扩张,外周阻力减少,同样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后者主要机理是增加患者血浆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维持血浆及红细胞中两种离子的正常水平,最后实现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目的,这同样是基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镁离子缺乏存在密切关联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用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瑶, 杨金娜, 于跃辉. 妊娠高血压对早产儿近期影响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8, 46(2):216-219.
[2] Prince MJ, Acosta D, Guerra M, et al. Reproductive period, endogenous estrogen exposure and dementia incidence among women in Latin America and China; A 10/66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PLoS One, 2018, 13(2):e0192889.
[3] Pels A, Mol BWJ, Singer J, et al. Influence of Gestational Age at Initi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Secondary Analysis of CHIPS Trial Data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Study)[J]. Hypertension, 2018, 71(6):1170-1177.
[4] De Ocampo MPG, Araneta MRG, Macera CA, et al. Folic acid supplement use and the risk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J]. Women Birth, 2018, 31(2):e77-e83.
[5] Czeizel AE, Banhidy F. Chronic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J].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11, 23:76-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