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各行业不断提高。从事业单位自身角度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把人才当作核心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单位资源的科学应用。落实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可以给我国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全面发挥人才价值和力量,更好迎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管理过程中,保证工作合理性和规范性,稳定实现岗位设置和管理,给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引导事业单位长效发展。
关键词:岗位设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导向性
引言
合理设定岗位职责,科学构建岗位设置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方式。通常实施岗位设置工作,让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变化,这样不仅便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更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给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岗位设置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与一般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比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常见因人设岗的问题,违背了因事设岗的原则。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岗位职责设定不合理、认识不全面、对新管理要求掌握不彻底等,导致技术岗位和技术人员对接不紧密。具体体现在岗位管理过程中,部分非技术岗位被看作成技术类岗位,被占用岗位和实际岗位设定不统一等。在这种情况下,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开展带来影响,阻碍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1.2管理方式过于滞后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管理过程中依旧采用“职称管理”“因人设岗”等方式,通常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在这种模式下,没有注重岗位设置管理的联动性,而根据主观意识进行管理,缺少对岗位结果评估和分析,忽略岗位职责和岗位设置的统一性。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阻碍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由于事业单位采用的岗位设置管理方式不合理,无法满足当前单位管理要求,管理切入点并非“按需分配”,而是“尽快安置”,只是靠单向管理职责设置,使得高等级岗位和低等级岗位设定不合理,工作职责和工作岗位配置不合理,岗位重复设置或者漏缺现象造成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
1.3岗位设置管理体系缺失
有据可依作为每个事业单位实现岗位设置和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一般是根据原始用人制度来进行岗位聘用,与资历相挂钩,认为高职位需要安排高资历的人员负责,可以有效提升单位工作效率。而这种方式往往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单位高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发展。除此之外,大部分事业单位呈现出一人多职现象,即便相关法律体系已经对一人多职现象进行了规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依旧含有一人多职状况,具体表现在技术型职责和管理性职责充分设置,一些人员不但从事技术工作,又担具管理职责。
2岗位设置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对策
2.1优化聘用人员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科学构建聘用人员在职考核体系,并形成各级人员职务能上能下的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在岗位招聘过程中,应采取双向选择、优选录取管理标准,提高聘用人才效率和水平。岗位招聘应该秉持公开性原则,通过个人推荐及领导集体决策相融合,允许人才流动,促进社会就业渠道的扩充。
2.2科学设定人力资源岗位设置标准
(1)科学建立岗位聘用流程和薪酬分配标准。各个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岗位职责、工作范围、履行资格等方面设定岗位聘用标准,同时科学建立岗位职责说明。在岗位设置方面,需要打破传统职责分配标准,由“因人设岗”更改成“因事设岗”,采用竞聘上岗形式,实现岗位聘用,签署就业合同。并且,科学设定人员收入分析体系,应把职务相同级别工薪制更改成岗位绩效工资制,保证工薪分配的公正性和公平性。(2)优化岗位管理机制和招聘考核体系。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和考核,具体可以从年度考核、季度考核及月度考核等方面进行,结合岗位职责、工作情况,设定考核内容,从而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用人格局。
2.3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开始得到各个行业的应用和普及,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把信息化设备及技术引入其中,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单位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给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提供了条件。事业单位需要转变传统思想理念,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熟练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是事业单位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将其合理应用到单位各种管理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创建职工评价、岗位设置系统,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利用绩效考核方式,给职工提供适当激励,重视人才培训,以更好迎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除此之外,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求事业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采取信息化技术,提升单位管理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给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提供支持。
2.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给单位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实现岗位科学分配。在管理过程中,单位需要转变单一管理格局,采取多元化管理方式,对单位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把控,合理安排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实现人才科学分配,满足岗位工作要求。并且,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各个职工工作意愿和要求,凸显人为关怀,让职工感受到单位的关心和认可,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让其工作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给单位创造理想的效益。在招聘过程中,应该对传统招聘方式进行修改,整个招聘流程做到公开透明。对于新入职人员,事业单位应做好培训工作,让其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单位整体工作水平。不管是管理层级,还是技术层级,定期开展培训或者外出学习活动,提升职工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科学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灵活应用分配薪酬机制,给单位创造理想效益的人员,提供适当激励,激发职工工作潜力。事业单位应建设岗位用人机制,给工作实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提供更多晋升机会,强化人员竞争意识,明确奖罚要求,责权统一,从根源上促进事业单位工作绩效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落实岗位设置工作时,需要结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科学设定岗位分配指标,并加强岗位设置管理,秉持因地制宜的标准,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转变用人体系,充分发挥职工工作潜能,在保证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同时,给其创造理想效益,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实践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9(10):82-83.
[2]江文中.薪酬待遇角度下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事激励研究[J].管理观察,2019(27):89-90.
[3]苏芸.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框架思路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9(18):250.
[4]李佩然.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9(35):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