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主要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是规避崩塌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以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重要性、形成原因,结合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监测的不足,并对地质灾害监测的完善对策提出建议,保障地质灾害监测重要性的发挥。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与应急处置水平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十数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呈现趋势性下降,但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仍不鲜见。
关键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现状;探讨
引言
崩塌滑坡在我国各地均有出现,其带来的危害巨大,影响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对于崩塌滑坡的治理较一般的工程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整体要求需贯穿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工程的质量。第一步就是对崩塌滑坡进行精确的勘查,收集、整理、分析各方面的数据以确定崩塌滑坡的具体原因以及危害度。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灾情引发的根本原因、是否存在二次崩塌的可能与危害度的预测、附近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的勘探,收集相关的数据为后期确定工程抢修打下基础、灾情损害报告以确定是否有进行治理的必要,是否应加急进行相关的处理等。这些方面的数据整理与分析都应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进行汇总,为后期的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料。从而确定下一步工作的如何进行。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
崩塌和滑坡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自立裂缝的影响下,岩土体在根部空虚的状态下,出现局部滑移或者折断现象,脱离山体向下倾倒;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地震、河流冲刷或者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沿着斜坡的软弱部分,按照整体或者分散的形式沿着滑坡向下滑动。两者虽然在表现和影响程度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均属于多发性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地质灾害监测中,能够有效获取所监测区域存在的崩塌或者滑坡的特征,从而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崩塌滑坡类地质灾害监测的不足
2.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理论不够成熟
我国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理论已经初有成效,为我国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理论仍然不够成熟,在很多关键性的监测问题上还存在缺陷,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很难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必然也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理论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做好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理论研究是保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
2.2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安全和质量措施不到位
安全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工程施工的第一要素,应该得到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单位的足够重视。但是,在实际施工工作中,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施工的意识。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的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要加强安全教育配备安全防护设备,保证安全管理和安全施工。
很多施工单位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质量意识薄弱,对监测的质量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缩短工期,减少施工人员数量,偷工减料,做豆腐渣工程,严重影响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质量。
3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优化
3.1监测仪器及时间
现如今的公路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操作,基本上能够满足预期,但是考虑到我国的自然灾害区域较为广泛,而且该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的挑战需要应对。
建议在未来工作的开展上,针对监测仪器、监测时间高度关注,这是两项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滑体前缘地表裂缝位移变化监测采用钢卷尺直接量测。滑体内地下水水位监测采用万用表及测绳,水温变化监测采用水银温度计,滑体地下深部位移变化监测采用测斜仪。滑体地表平面位移监测采用GPS,垂直位移变化采用水准仪,监测工作一般采用极坐标法。设置4个埋石点作为基准点,利用天线塔作为检查方向。初期监测可采用测缝法,在地表裂缝处安装收敛计、测缝计监测裂缝开度。
3.2增强斜坡稳定性
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需要对外力进行控制,减弱斜坡前端的压力,降低其重心,对斜坡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工程人员需要进行支档,主要在陡峭地形或容易出现崩塌滑坡问题的区域进行施工,对斜坡实施外部施压,促使斜坡达到平衡状态,防止出现崩塌滑坡问题。支档工程包括多种因素,比如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应根据工程实际需求选择抗滑桩等设备,了解设备的具体作用,按照标准工作流程进行施工。还需关注斜坡的土质情况,从整体角度考虑斜坡的稳定性,可在滑动区域种植植物,比如生命力较强的草类等,优化斜坡的地质条件。在施工技术方面,可以从斜坡外部入手,采用爆破灌浆等方法增强斜坡的强度,减弱外力对斜坡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目的。
3.3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系统
(1)自动化雨量和表面位移裂缝监测。
通过自动化雨量站可获取区域内的雨量实时数据曲线,可提前预测滑坡变形。位移裂缝计对边坡滑动位移、裂缝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通过GPRS/GSM等方式传输到监测预警平台。当降雨量和位移变化达到设定的报警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警告监测点附近居民及时避难。
(2)地下深部位移监测。
一般采用钻孔测斜仪来测量不同深度地层的水平位移,滑坡引起测斜管位移,使得测斜管从初始位置变形到新的位置。这种变化可以传输到监测预警平台,经过数据处理,可绘制出位移曲线图,反应位移变化情况。
(3)地下水位监测。
为满足精度要求和可实现自动化监测,测量地下水位通常采用渗压计法。目前我国常用于测量水压的传感器一般是使用模拟信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压传感器的精度逐步提高,可以满足滑坡监测预警的需求。
(4)自动化视频监测。
通过专网传输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监测系统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情况进行24h实时高清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5)GNSS崩塌滑坡监测系统。
可实时监测崩塌滑坡体地表变形的规模、速率,监控崩塌滑坡的变化发展情况,掌握崩塌滑坡体的位移变化信息。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以短消息、声光等多种方式自动报警,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避免安全状态继续向危险状态演变,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隐患以及提前转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明确崩塌及滑坡的演变过程及特征,明确崩塌及滑坡滑动方向及失稳方式等因素,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资料。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技术人员需要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中应用多学科知识,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库,引进先进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明媚,薛永安,李军等.基于DEM辅助的崩塌与滑坡灾害遥感提取研究[J].矿山测量,2016,44(06):28-31.
[2]张腊平,马宝平.德清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监测方法及成果分析与评价[J].浙江国土资源,2013(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