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262319831204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切实提高路基的建设质量,才能够保证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外力的荷载以及其他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导致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缺少稳定性,这样在市政道路投入到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变形,甚至整体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提高道路路基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路基作为道路工程的基础,由基体、边坡、边沟等部分组成,具有承受路面与行车荷载的作用。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应严格把控施工技术,确保各质量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填筑、排水、压实以及软基处理等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监管,合理运用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
1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特点
路基是市政公用工程中最核心的结构,直接决定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作业要求相对严格,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路基无法达到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导致返工并造成经济损失。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环境相对复杂,可能发生于成熟的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等区域,环境因素的变动也会对路基施工造成明显的影响。例如交通、人为活动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衡量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三,即强度、结构稳定性和水稳性。市政公用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面临较高的交通压力,路面荷载量大。因此路基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应对来自路面的荷载,避免出现变形、沉降问题,同时有效应对地下水、地质变动等因素对结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长期受到水流的浸泡和冲刷会影响路基的强度,例如冬季常出现的道路翻浆、胀裂问题。这就要求路基具备良好的水稳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2.1填筑控制
为了切实提高路基建设的稳定性,需要对填筑的材料进行精准的要求,首先需要保证材料的强度,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能,确保在压实的过程中能够容易操作,尽可能选择适宜的土料作为填筑的材料,明确填充材料的物理性能,针对填筑材料的含水量以及干容量进行精准的检测,满足路基填筑施工的具体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方便选择草皮、垃圾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土壤进行填筑,影响道路工程的后期使用效果。在填筑过程中,应使用水平分层填筑的方式,根据横断面的顺序进行分层填筑,防止由于盲目严重影响到路基的施工质量,在填入之前需要对原有的路面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路面干净整洁,同时还要对原有路面的地质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是否存在排水干燥、软土地基或者压实质量不合理的情况。
2.2排水施工技术
路基排水工作受到自然降水及地下水位的双重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地下水等长时间浸泡路基而影响道路强度及使用寿命。排水系统本身不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要求能够将路面积水彻底排除。常规的路基排水系统被设计为地上和地下结合的方式。其中地上系统负责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排除路面积水,避免大量积水从路面下渗至路基影响结构强度。而地下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地面两侧横坡边沟及流槽的特点进行,利用预制混凝土或现场浇筑混凝土隔离带的方式对雨水进行阻隔。地下系统可在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集水槽,辅助路面排水。沿路基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水口,各排水口与排水沟相连通,以便将积水汇集输送至排水沟内。地下排水设施应严密无缝,防止地下水渗透对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路段,地下排水系统应设置渗水管或填充砂砾材料,以提高系统地下水排水能力。在挖方、填筑作业中,可在路基表面设置角度为3%左右的排水横坡,做好纵向排水工作,排水横坡的具体角度还要根据路堑断面形状、纵坡大小、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调整。注意施工现场散落石料、土料的清理,避免阻碍路基排水。
2.3劣质土壤处理技术
在具体的路基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劣质土壤,对于这些劣质土壤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处理直接应用的话,必然会导致其路基的施工质量受损。因此,劣质土壤处理技术就成为当前我国路基施工中极为关键的一类施工技术措施。具体来说,劣质土壤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处理手段:①直接夯实法,即采用专业化的夯实机械设备,针对这些劣质土壤进行夯实操作,发挥改良劣质土壤的作用和价值。②化学处理手段,即针对劣质土壤喷注一些化学材料,进而改变其特性,一般来说,常用的材料有石灰、水泥等。这些材料的使用主要就是降低劣质土壤的水含量,并且提升其密度和强度。③物理处理手段,也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劣质土壤改良技术方法,主要手段有沉桩、通电、预压等。该方法最主要的改良目标就是劣质土壤的凝聚性,提升其稳定性。
2.4软基处理
一些施工路段的地基强度不够,含水量过高,若直接施工,随着路面荷载增加,极易造成路基沉降,所以,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即软基处理。粉喷桩、水泥土搅拌桩等都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以粉喷桩工艺为例,粉喷桩工艺是一种通过深层搅拌加固地基的方式,以水泥、石灰等作为主要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固化剂,然后使用搅拌机将固化剂与软土土层进行搅拌,使二者发生一系列的物化反应,可以加速软土的固结,提高其强度。该方法在加固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含水量较高的黏土类的路段较为适用。采用该施工技术时,要保证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状态,确保材料没有质量缺陷,标记好每个粉喷桩的位置,并做好其他准备工作。正式施工时,将机具移至桩位上方,钻头正对桩位中心,开机后垂直钻进,到达设计深度时停止,将钻机反向转动,并启动送灰机,把固化剂喷出,同时,缓缓提升钻头,喷粉、搅拌、提升钻机同时进行。
2.5接缝处理
①横接缝。在摊铺施工中尽量不要中断摊铺,如果因为意外事故不得不中断施工,则要设置好横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混合料处理整齐,要紧靠混合料设置两根方木,混合料压实之后的高度与方木相同,与方木之间紧紧贴合。方木另一侧使用碎石回填3m,相比方木高度高3cm左右,并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如果需要重新摊铺混合料,要先去除方木、碎石,并将底部基层处理干净。摊铺机械返回已经压实层末端,将混合料重新摊铺。如果当天无法完工,需要在末端碾压高程、平整度达标之后,设置一条横向、垂直向的断面,第二天继续摊铺。②纵缝。在完成摊铺工作之后,有一定几概率产生纵缝病害,在摊铺完一定幅度之后,靠近边缘30cm位置使用机械压实难度较大,边缘压实度不足会形成一道斜坡。在摊铺一幅后,要将没有完成压实或不达标的部分挖松并洒水,在后一幅混合料摊铺后共同碾压和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首先应明确路基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质量要求,然后再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填筑材料进行了严格的试验检测,做好路基的排水施工,切实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保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德嘉.道路路基稳定性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8(22):24-25.
[2]刘前红.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相关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4):279.
[3]马丽霞.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