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自然灾害》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覃善红
[导读] 探究性学习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强化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
        摘要:探究性学习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强化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地理学科实践性强,内容抽象晦涩难懂,应用探究性学习法,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地课堂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字:初中阶段 地理教学 探究学习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天气气候、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工业、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且这些内容充满了趣味性。不过,部分教师摆脱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只能静静地听、记,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需要秉承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讨的机会,这样既能够增强地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转变传统师生角色,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组织问题探究,培养学习能力”、“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学习成果”三点进行阐述。
        一、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教学氛围、突出教学主题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导入对课堂的成功有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所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图片,聆听音乐和故事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自然灾害》这节课导入,笔者选择了播放自然灾害的新闻片段,使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在幻灯片上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说一说自然灾害的内涵。2.了解我国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3.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5.了解避灾常识。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二、组织问题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长期接触灌输式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刚开始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还需要通过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思考交流、回答问题中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学生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指引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获得启发。


        在正式教学阶段,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接着,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完成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危害、主要分布、成因,由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归纳总结能力。在一段时间后,笔者会安排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学生之间相互纠错,完成问题的探究。由于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还受灾严重,于是我国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请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中的成就,并说一说有哪些切实可行的防灾方法。在提问了之后,再次要求学生交流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回归生活进行了探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意义。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笔者还从学习目标出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化的巩固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学习成果
        教材是编写者根据大部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编写的符合学生学习普遍性的通用书,教材具有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地理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和能力,这一步也是升华探究学习成果的关键。
        在讲台风这一气象灾害时,笔者要求学生拓展思维,想一想台风除了对人类带来灾难之外,有哪些有利方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台风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表现进行思考,由此可以得知台风的到来不仅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还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这在伏旱期间无疑对人类是一件好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够启发学生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刻板、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途径,增强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地理实践力,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情感收获。
        参考文献:
        [1]苏军红.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104-105.
        [2]王媛媛.运用探究性学习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J].名师在线,2016(11):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