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丁玉芳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重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重点。英语作为学生高中教育阶段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理解、交际沟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理解不足”“兴趣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存在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英语是学生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基础学科,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提升和学识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部分地区的教学环境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学习状态,如“读不下去”“理解不深”等,严重影响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状态。对此,本文从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问题、提升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深度分析。
        一、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存在问题
        1、阅读效果不佳
        通过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分析和探究,发现部分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的效果上存在费时低效的状态,主要体现在这三点:其一,对文章的阅读通常保持浅尝辄止的状态,未能达到有效阅读的效果;其二,阅读的方法存在不足,对文章的类型和信息重点把握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其三,词汇积累不足,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生字词的认知能力缺乏,无法顺利、完整的对文章展开阅读,影响其整体文章的内容性。
        2、教学主体不明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常常以主导性的思想展开教授互动,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乏主观的阅读行为和思维探究的心理,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课堂体验产生下降,进而影响学生的基础发展和学科能力。此外,在环节的设置和引导上,过于注重应试项目的练习,忽视其英语阅读的综合性培养,其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得不到培养。
        3、引导手法不足
        阅读是一项教师、学生、文本信息之间的互动过程,其阅读手法的有效衔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起到提升的作用。而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信息,理解其中心思想,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效果产生偏差,降低课堂活动的阅读质量。
        4、阅读资源不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大多以教材课本为阅读基础,缺乏对外部书籍和读物的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存在限制,不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在课外阅读的质量和难易程度上缺少正确引导,致使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理解不足”的现象。
        二、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构建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良好的环境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此外,阅读环境的创建,还能使学生的课堂体验得到提升,保持学生主观能动的心态,进而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构建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融入到阅读氛围之中,从而更为高效的展开学习活动。

如在“Great scientists”的阅读教学中,考虑到这是对科学家探索、钻研的科研精神相关的文章,为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本篇文章的主体内容,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有关传染疾病等方面的事件和图片,深化学生的阅读环境,并以“What?do?you?know?about?infectious?diseases?”“?What?kind?of?infectious?diseases?do?you?know?”为导引,激发学生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阅读的课堂效果。
        2、把握问题预设,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课堂问题往往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水平,并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和提升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掌握课堂的授课动态,从而对下一步的教学开展做好应对准备。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把握问题预设,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得到充分提升,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质量,促进阅读活动的有序发展。如在“The United Kingdom”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PUZZLES?IN?GEOGRAPHY”的理解能力,我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情变化,对本篇文章采取问题预设,如“What’s?the?official?or?full?name?of?the?UK?”“?Wha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Republic?of?Ireland?and?the?Northern?Ireland?”“What?does?the?Union?Jack?show?to?you?”等等。通过对阅读问题的提前预设,不仅能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3、开展小组合作,打牢学生阅读基础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影响,难免存在理解偏差和认知不足的现象。这种差异化现象将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阻碍学生的阅读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阅读基础,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打牢学生的阅读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共同发展。如在“Life in the future”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现象,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搭配原则,保证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性和帮扶作用。此外,我还根据各小组之间的学情变化,设置共同探究的问题,如“What will the future life be like?”“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Who are they?”“What did LiQiang suffer from?”等,提升各组的阅读水平和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科基础的良性发展。
        4、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推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认知领域,还使学生的阅读词汇量和英语综合水平得以提升,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合理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或文章,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使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如《All About the Nobel Prize》《Princess Diana》《World Customs》《Wuthering Heights》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阅读环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预设、小组合作的开展以及课外阅读的引导,不仅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得到提升,还能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良性发展。此外,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灵活采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对学生整体的素质发展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发展本质出发,不断优化课堂细节、创新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主观意识的有效渗透,从而为学生的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徐菲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9(4):106-106.
        [2]高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校园英语,2019(3):112-112.
        [3]魏娇.“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8(14):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