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动”态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陈清平
[导读] 只要这样,教师教学才有盼头,学生学习才有干劲,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充满灵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有所成,学有所得”的良好势态。让我们为创建这样的英语教学而共同努力吧!
        【摘 要】目前,部分老师觉得英语越教越难教,原因是学生学习英语越来越被动;而一些学生也觉得英语越学越没劲,原因是教学模式单一,引不起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再联系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想要改变这种师生相互僵局的现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动”态中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动 脑动 口动 手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笔者也从教二十几年了,在这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动”劲越来越少,他们从害怕英语,到讨厌英语,到最后的放弃英语,真令我们一线的老师担忧:从七年级的能完成的各种“动”态活动中,到八年级、九年级的不常见,甚至于灭绝,让我们对英语教学产生怀疑。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各种关系,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让“动”态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和意图。
        一、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情”动中学英语
        有道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专业素质再优秀的老师,如果他和学生的关系处理不好,那么学生就不会买他的账,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这样也只能导致他所教学科的失败,因此,如今的教学非常注重情感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与行为突然变得反常的学生以及学困生之间的交流。笔者在从教多年的经验中,有以下案例为佐证:
        案例:“老师以前小测还不如你,好好加油,周杰敏!”
        2015年七年级我班有个叫周杰敏的学生,多次英语小测都通不过,起初我都是把他留下来,训斥他一顿,让他在旁边重背重测,很少与他沟通,当然每次重测的效果都不佳。后来,我反省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在他又一次小测没通过的时候,我没有把他留下来,而是在他的小测本上写道:“老师以前小测还不如你,好好加油,!”隔天课间操时我找他聊天,知道原来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每天放学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妈妈,“真是个要强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没想到这次不经意的谈心,几句简单的话语,竟然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以后我经常在物质上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学习上也及时给他补缺补漏。他自己也很争气,力争学习家务两不误,英语成绩也逐渐提高。后来他在毕业之后给我的信中写道:“因为老师了解我、爱我,所以我努力学习。”多么淳朴的话语呀,但我很满足了——因为他的明理,因为他的进步。
        二、注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脑”动中学英语
        生命在于运动,学习在于“脑”动。笔者认为只要经常的开动大脑进行学习,那么大脑才会越用越灵光,越动越灵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以不同的形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众所周知,学习英语的拦路虎—-单词关,我是这样处理的:
        案例:单词接龙和词类竞赛
        掌握单词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有的同学就连基本的单词关都过不了。为了让他们过好单词关而并不让他们感觉学单词的枯燥,我每节课都会花一些时候进行单词接龙的竞赛。单词接龙是以前一个单词结尾的字母为后一个单词的开头来进行的,如:bike- --egg---go---obey----your----row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最多的单词为胜者,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学单词的兴趣。

词类的竞赛可以把已学过的单词按照他们的某种特性来分门别类,让学生们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说出最多的单词,如:
        球 类:basketball football volleyball …??水果类:apple pear grape watermelon…
        饮料类:water milk tea cola …    ?食物类:rice porridge noodle cake …
        ?以上的活动既简单又实用,既能让学生容易地记住所学的单词,又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既能开动大脑,让脑“动”起来,又能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口”动中学英语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口能力。而我们所教的仁爱版英语许多素材都是取决于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所以教师要注重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口”动中学英语,抛弃哑巴英语的现象。
        案例:在学习购物的话题时,学生自编自演,让他们“口”动起来,并领略购物的乐趣。
        A: May I help you? ??B: I want to buy a skirt for my daughter.
        A: The skirts for girls are over there. Come with me, please. ?B: Thank you!
        A: What color does she like?  ??B: She likes red.
        A: What size does she wear?   B: Size S.
        A: Do you like this one?    ??B: I think it is nice. How much is it?
        A: It’s seventy yuan.      B: I think I’ll buy it. Here’s your money.
        A: Thank you!    ??B: You’re welcome.
                在大量的情景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模仿,揣测各种语境中的对话,让他们的学习从感性的认识转到理性的认识,从观看的旁观者到亲身体验的实践者,从而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口”动起来,让他们把哑巴英语成为历史。
        四、注重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手”动中学英语
        在人们的眼中,英语学科是语言学科,好像只跟听说读写有关,跟动手能力无关。笔者认为其实不然。纵然听说读写是学好英语的必不可少的四大基本技能,但如果能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上实践手动的能力,是否更能使英语学习得心应手,锦上添花呢? 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印证了这个设想。
         案例:动手做贺卡,增强感恩心
        在这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有的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瘠,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一些人认为他们天生就应该有人帮助他,但不知道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是一种幸福;他们从来不感恩于对他们提供衣食住行亲人,也不感恩于对他们谆谆教诲的老师和朋友……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感恩的心,让他们知恩图报,每到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时,我都会让学生亲手做贺卡,让他们感恩于父母、老师们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和教育之情。在贺卡中学生们经常表达出感激之情言:Thank you for giving me a good education! Happy Mother’s/Father’s Day!…通过这样的亲手制作贺卡的活动,唤起了学生们对亲人、老师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的做人道理,让学生“手”动起来学英语,使我们的社会更有爱心更和谐。
        实践证明:一个善教的教师会随时随地利用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各种学习的“动”劲;一个善学的学生,会时时刻刻把学习的精神调到最佳状态,在教师合理的指导下,开创自己各种学习的“动”劲,让“情、脑、口、手”互动合一,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要这样,教师教学才有盼头,学生学习才有干劲,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充满灵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有所成,学有所得”的良好势态。让我们为创建这样的英语教学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 中国和平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