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结构桩基施工技术探究 王德煌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德煌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中桩基作为重要部分一直都是研究管理的要点,其将贯穿于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预期,确保基础结构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身份证号码:46000219871029XXXX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中桩基作为重要部分一直都是研究管理的要点,其将贯穿于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预期,确保基础结构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桩基施工技术要求严格,需要现场精密操作,所有工序均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避免各类因素对施工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某项目的预制桩基项目,对建筑工程土建结构的桩基施工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工艺
        引言
        目前,建筑行业发展很快,基于城市发展特征来看,建筑群多向市郊地区发展,从经济合理性角度分析,采用预制桩方式施工优势最为明显,常用的如锤击桩基施工、静力压桩施工等。在工程实际施工中,需要格外注意桩基不得对周边环境以及已存建筑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提前对施工现场做全面勘查,明确预制桩基施工技术要点与难点,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项目概述
        本次研究的项目为某学校桩基工程,工程处于该市新区,校区占地为59万m2,周边邻近河道、市政道路以及已建建筑。项目设计所用桩基为PHC预应力管桩和预制混凝土方桩两种,全部采用静压力桩工艺施工。本项目共设计桩基12000根,桩径准500~准600,桩长29~48m。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现有市政道路穿越地下室,进行桩基施工时必须要将道路以及管线全部废除。但是因为工期和协调等因素限制,正式施工时道路管线依然存在,这样为避免对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的影响,就必须要加强对桩基施工工艺的管理,做好各要点控制,将施工带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2建筑预制桩基施工分析
        2.1工程地质条件
        2.1.1水文条件
        工程拟建区为地形平坦的空地,经勘查确定场地浅部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潜水位埋深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差异较大,实际勘查时地下水埋深约0.10~1.70m。并且对地下水进行特性分析后,确认拟建场地地下水在Ⅲ类环境中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时间处于浸水状态,将会对钢筋产生微腐蚀性,且在干湿交替条件下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产生弱腐蚀性。另外,拟建区周围无地下水污染源,但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呈饱和状态,结合以往实践经验分析,可判断如果地下水对混凝土存在微腐蚀性,也会对混凝土产生微腐蚀性。
        2.1.2地质条件
        经现场勘查确定,拟建区回填土以粘性土为主,其中夹杂着碎砖、碎石等建筑垃圾。局部存在暗浜,其最大宽度约36m,浜底最大深度约5.3m(相应标高约-0.21m)。填土厚度多在2.0m左右,局部填土厚度可以达到3.5~5.7m,且填土成分复杂,上部以碎砖、碎石、混凝土块为主,下部以粘性土为主,且含有少量的碎石等杂物。
        2.2施工工艺难点
        2.2.1不良地质
        就地质勘查报告来看,本工程拟建区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地下暗浜和杂填土的情况,不利于重型机械在场地上的行走,且对桩基施工影响较大,现场施工难度高。综合地质条件拟定先对局部暗浜区域进行排摸,掌握暗浜范围及深度后,进行开挖置换处理。即将不合格的杂填土与淤泥土开挖出来,分层换填石灰或水泥至地面,并做夯实处理,为桩基行走创造有利条件。
        2.2.2管线复杂
        工程建设区域存在已建管线,且会横穿整个桩基施工现场,无法在施工阶段对市政道路以及管线做拆移处理。在加上桩基全部为预制桩,采用静力压桩工艺,必定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这样在实际施工中就必须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市政管网,施工难度增大。拟定提前对管线外侧设置防震沟,且设计数量合适的应力释放孔,做好施工全程监控,有效控制沉桩速率与流程,避免造成管线损伤。
        2.2.3分段施工
        工程工期紧张,与市政道路以及管线拆移之间的时间无法协调,不能够按照正常施工流程作业。综合多方要素分析后,拟定对项目采取分段施工的方式。

①第一阶段为科苑路、中科路、海科路管线区域50m外桩基,同步实施0~50m范围内打桩影响管线的保护措施,监测单位进场布点完成监测初始数据。②第二阶段为科苑路、中科路、海科路管线区域外0~50m内桩基,同时做好管线监测。③第三阶段为科苑路道路区域内的桩基,要求施工时区域内的管线全部拆移完毕。
        3建筑工程土建结构桩基施工技术
        3.1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对护筒进行埋设。护筒在桩基础施工中能够起到校正桩位和定位的作用,维持水位高差。在设置护筒时应该确保其深度达到相关要求,通常应该深入黏土层0.5m,顶端与地面距离超过0.3m。为了保障护筒的稳定性,还应该运用黏土进行填护处理,标识牌的设置能够起到警示作用[1]。其次,进行成孔施工。施工人员应该提前对土层实际情况进行勘察,钻孔时采用专门的旋挖钻机,合理调节泥浆粘度与比重,在施工中要避免塌孔问题的出现。泥浆比例是决定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黏土类型的差异性也会对其比重产生影响。
        3.2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
        对于桩基进行提前制作,完成定桩后增强其稳定性,这是预制桩基础施工的主要形式。施工人员需要明确现场施工形式,确保原材料准备齐全。钢桩和混凝土桩是两种常见的预制桩,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而且施工便捷,能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混凝土桩的负荷量承载力较大,但是在施工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3.3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实践当中应该明确其具体区别,从而对桩体的稳定性加以控制,防止混凝土的质量出现问题,避免堵管或者埋管等问题的发生[2]。锤击沉桩是沉管桩施工的主要开孔方式,其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而且便于施工的进行。但是,其较小的横截面积也会对强度产生影响。
        4建筑预制桩基施工工艺要点
        4.1 第一阶段施工
        该阶段施工区域与管线间距在50m以外,沉桩施工对周边管线产生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按照正常流程和速度施工[3]。沉桩时为保证较高速率,需要按照一定顺序作业,即路东侧按照由西向东顺序,路西侧按照由东向西顺序。正式施工时,学院区东侧安排一台800T静压桩机进场施工,沉桩速率控制在15根/d,要求创管学院工程桩在15d内完工。然后按照此方案依次进行公共教室工程桩和信息学院工程桩施工,每个阶段均保持在15根/天/台的施工速率。学院区西侧与东侧于同一天开始施工,安排4台桩机进场,对物质学院和创艺学院同时施工,观察检测方桩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后,4台桩机全部移动到地下室与互动长廊施工。
        4.2 第二阶段施工
        该阶段施工区域与管线间距在50m以内,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桩基施工影响到管线。因此首先需要设置应力释放孔,并开挖防震沟,对管线进行保护,监测整个施工流程。保护措施完毕后,便可在的0~50m范围内的桩基施工时安排8台桩架,科苑路东西两侧需要同时施工。
        4.3 第三阶段施工
        在进入到该阶段施工时,要求管线已经全部拆移完毕,施工时虽然不会再担心对管线造成影响,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预防对周边已完成桩基或结构造成损坏,因此更换应用钻孔方式进行沉桩[4]。施工时先通过螺旋钻孔来去除桩身周围的土体,然后采用静压桩机的方法沉桩,可避免对东西两侧已完成桩基造成损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预制桩基施工技术性强,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勘查,通过对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后,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桩基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以及已存建筑产生影响。整个预制桩基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循设计方案进行,做好各细节控制,保证工艺执行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朱根深,曹雄伟.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9(11):137-139.
        [2]余小明.关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问题的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0):52-54.
        [3]许可.关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01):153-154.
        [4]王渤.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2):37-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