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文化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黄菊华
[导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古代有着以孝治天下的优良传统。孝顺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处事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要: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古代有着以孝治天下的优良传统。孝顺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处事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尊师敬张、努力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弘扬孝道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我国悠久的孝道文化基础,带领学生既深入研读经典,又身体力行进行实践,从多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孝道修养。
        关键词:孝道文化  良好品行  培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学生会面临很多的家庭问题的困扰与家人产生矛盾与隔阂;另外,校园中攀比、跟风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一些盲目行为容易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深入挖掘孝道文化精髓,通过多种方式弘扬孝道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尊师敬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小学阶段弘扬孝道文化的方法。
        一、研读经典,经受思想熏陶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孝道文化理解相对还比较欠缺。对此,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孝道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经典孝道作品,感受孝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为实践孝道文化培养明确的目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细致阅读传统典籍是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论语》为例,带领学生学习孝道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将《论语》中与孝道有关的名言进行摘抄,之后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含义。学生可以想到生命是脆弱的,父母能够长寿应当值得庆幸。但同时父母年老了容易生病,因此子女要充满忧患意识,及时问候父母的健康。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够知道在家尊敬父母,在外尊敬他人是有教养的表现,能够获得他人的看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反复揣摩。以此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孝道文化、感悟孝道文化。
        二、情境体验,感受亲情美好
        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意识,能够逐步体会父母的辛劳与关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父母劳动和呵护孩子有关的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进行情境体验,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关怀和对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在这样的感悟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产生孝顺父母的动机。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来深入感受亲情的美好。学生能够浏览全文知道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母亲”在缝纫机前工作的场景而非常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母亲”的形象特征,学生通过“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等段落进行情境体验,感受到“母亲”为了孩子而辛勤工作,勤俭节约的伟大形象。学生可以借此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饭、洗衣、在生病时照顾自己的场景,感受到母爱的珍贵与美好,从而萌发孝敬长辈的心理。
        三、进入生活,听从父母教导
        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对待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思想还缺乏成熟,容易与长辈产生一定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富有哲理的亲情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长辈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思想的成熟与深邃。学生可以由此产生对长辈敬佩的心态,在向长辈学习中践行孝道文化。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来体会长辈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让学生思考花生的优点。学生能够想到花生具有味道鲜美的特点。阅读全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一段来总结花生的优点。学生能够认识到文中的“父亲”看重的是花生具有的谦虚向上,朴实无华的特点。从而能够感受到长辈思想的深刻,对长辈产生敬佩的心理。教师还可以引入雷锋等先进人物像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事迹,让学生感受长辈的教导对自己的成长具有的重要的教育作用,从而能够认真听取长辈的教导,和长辈形成融洽的关系。
        四、投身实践,承担家庭义务
        高年级的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够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分担父母的辛劳。但目前,很多学生在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缺少为家庭劳动的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劳动有关的亲情作品,让学生体会到为家庭做出贡献的快乐。从而让学生从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践行孝道文化。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描写劳动的场景中培养承担家庭义务的意识。通过阅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等片段,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花园中和“祖父”一起劳动的快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做家务的情况,然后制定一定的计划,按时为家庭做出贡献。比如,学生可以在每天起床后打扫房屋,为家人烧开水、做一些简单的早餐等。通过这样的长期实践,学生能够从自己取得的成就中感受到孝道文化对自己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作用,从而认识到孝道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弘扬孝道文化。
        五、开设讲座,发表丰富感悟
        孝道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支撑。从孝道文化中衍生出了很多的其他文化。在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基础后,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与孝道文化有关的讲座,将各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综合认识孝道文化,真正发挥孝道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塑造作用。
        例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开展讲座,让学生全面认识孝道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父亲对作者的重要影响。学生阅读全文能够发现作者的父亲在理想信念面前能够坚贞不屈,付出生命,并且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家人。作者能够因为父亲的崇高举动而向父亲学习,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观念。教师可以进行孝道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对孝道文化进一步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讲解在古代传说中有董永卖身葬父最终感动上天的故事,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以及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为人民解除洪水苦难的故事。学生能够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孝道文化对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力的综合塑造作用以及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作用。从而听从长辈的教导,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有力的贡献。
        综上所述,孝道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习孝道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庭与自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坚定的意志品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读经典、情境体验、听取教导、投身实践、开设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综合认识孝道文化,发挥孝道文化对学生的综合塑造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丽;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孝道教育[J];中华少年;2016年27期.
        [2]张丽霞;王燕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05期.
        [3]陆炀;推进孝德教育,促学校和谐持续发展[J];考试周刊;2012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