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非常显著的发展。对比传统形式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很多都是在建筑现场进行实际施工的,可是因为这种施工方式要设立外围支撑板、辅助的脚手架等,实际施工中因为施工场地、物料运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让整体施工变得更为繁琐和复杂。鉴于此,预制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针对装配式建筑物中电气设计工作的要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
1装配式建筑国内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住建部出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推进建筑产业工业化进程。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图集正陆续出台,高校、研究机构、设计和施工企业都积极展开相关研究,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技术壁垒和挑战,要完成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提高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可缩短施工周期
装配式建筑很多构件在工厂内完成,包括内外墙板、叠合板、空调板、楼梯、预制梁柱等,减少了现场作业的工序,使施工工期缩短,大幅度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2.2节水节能节材节时环保
传统的建筑施工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大。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工序在工厂内完成,现场主要是装配工作,建造过程节能,使用节能型产品,综合能耗低;节约了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量,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时间。工厂规模化生产,减少材料损耗。绿色环保,“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2.3绿色环保、人文关怀
工厂制造,减少现场作业,无粉尘噪音污染;提高工业设备环保技术水平;集中装修,无二次装修建筑垃圾污染;在工地高强度的传统民工大部分改为在环境更好的工厂内从事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工人,施工现场只留少量技术工人。
3电气设计要点
3.1设计原则分析
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的构造、加工及施工等基本特性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这些环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气设备安装、管线敷设总体方案,方案的实施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对电气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对电气设备底盒、管线敷设方案制定以及确定时,尽可能遵循安装原则,也就是在电气设备底盒、管线敷设过程中,要将其尽可能安装在吊顶或装饰墙体当中。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了管线在混凝土中的预埋,而且为预制板的管线预埋提供有效保证。
3.2管线预埋
在对电气管线进行预埋时,同结构工艺之间的配合十分关键,主要内容有:第一,叠合板同管径现浇层厚度配合。对于处于叠合板当中的管线,要避免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通常来说,在混凝土现浇板内敷设的管线外径需要控制在板厚的三分之一以内。当在叠合板内敷设管线时,需要能够同建筑的结构专业加强配合,对找平层与现浇层厚度相关信息进行确认,以此对管线最大管径进行掌握。在暗敷管线时,要做好外护层厚度的控制,保证在15mm以上,同时需要对施工当中误差相关因素的考虑与计算。叠合板预制板桁架钢筋同预制板面相比要适当的高出,当桁架钢筋同电气管线间存在交叉点时,也需要能够做好桁架钢筋高度的考虑;第二,预埋管线同现浇层钢筋配合。在叠合板当中,桁架钢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电气设计当中,不仅不可打断桁架钢筋,且不得出现绕行的情况,要对管线穿跨钢筋的情况进行尽可能的减少。
在现浇层当中,除桁架钢筋外还具有面筋,在实际处理中,需要保证预制板接线盒同桁架钢筋具有100mm以上的距离,保证管线能够从钢筋上方垂直穿过,做好接线盒的引入。在面筋同桁架钢筋之间,所具有的空间较为有限,对此,在实际对电气管线进行设置时,即需要能够结合实际做好优化处理,对管线交叉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而对于较大的交叉节点,则需要同结构做好确认,看是否可能,避免对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第三,管线路由与施工配合。对于现浇层、预制墙内的管线,在连接方面具有上下两种方式。根据管线最短原则,同地面距离较近的插座,需要同现浇层管线进行连接。同楼板较近的开关,则需要同现浇层内管线进行连接。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程序,当管线从本层板墙向上进行现浇层连接时,即使墙内管线存在误差,也可以通过没有浇筑的现浇层内水平管线对连接进行处理。在具体施工中,为了能够获得顺畅的连接、对预留配合量进行减少,则可以通过现浇层内管线同预制墙内管线上接的方式进行处理。
3.3管线路由优化
在住宅当中,具有密集的电气强弱电点位,管线也具有集中的特点,可能因此出现双层、三层管线交叉的情况。如出现三层管线交叉情况,叠合板现浇层的厚度将在80mm以上,如单纯通过对建筑面层进行减少的方式提升现浇层厚度,也无法对三层管线交叉敷设的要求进行满足。对此,即需要能够充分结合精装修与建筑结构设计条件,对管线交叉施工同管线施工方式进行研究,以此对户内电气管线路由进行优化。具体方式为:第一,通过丰富精装设计条件的应用,对楼板管线预埋根数进行减少;第二,在两个叠合板快间,当存在现浇墙体时,则可以通过强弱电箱引入管线,根据现浇墙体进行敷设,通过该方式避免管线在叠合板上交叉情况的发生;第三,将强弱电插座、照明灯具等需要暗敷的电气管线汇总在图纸当中,对于存在管线交叉的情况,需要在避让平面空间的情况下明确关键段、关键区域的路由途径,以此避免在后续施工中出现管线交叉的情况;第四,当电气管线同地暖水管、桁架钢筋等交叉,需要通过深层次线路加强局部结构处理时,则可以结合BIM等技术进行三维管线综合设计。
3.4电气接线盒预埋
在预制式建筑施工中,将在工厂一次性加工预制件,并统一运输到生产现场。该情况的存在,则对现场开槽、开孔具有较大的限制,也对实际设计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电气专业在工作当中,对于预留孔洞与预埋管线孔洞需要具有精准的定位,以此保证现浇、预制部分具有良好的衔接。在预制构件内预留孔洞中,包括有预制墙体与叠合板两部分,其主要类型有:第一,在叠合板内预留消防探头、排气扇与照明灯具等接线盒,在高度控制方面,保证同叠合板具有匹配的厚度尺寸,同普通接线盒相比具有更大的高度;第二,在厨房、电梯间等具有吊顶的区域,则需要在叠合板预制层上进行φ100mm的预留,预留出消防与照明等电气出线孔洞。为了避免电气预留孔洞在位置上存在偏移情况,通常需要对附加筋箍定以及强磁铁吸定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3.5防雷构件预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地下室、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高层建筑的首层等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优先利用其钢筋做防雷接地装置。预制构件的水平连接多采用后浇带现浇方式,应充分利用作为防雷、接地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中,预制墙体间的横向连接均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现浇带(用于固定和连接预制剪力墙),现浇带内钢筋可直接用作防雷引下线。
结束语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电气设计属于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所以要求有关设计人员对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的电气设计予以重点关注,努力提升电气设计的水平,对促进我国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云辉.关于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方案[J].居舍,2020(09):87.
[2]赵蕴.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J].建设科技,2020(Z1):32-37.
[3]经新辉.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213-214.
[4]朱文聪.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9):80-81.
[5]邢卫荣.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管理及要点分析[J].现代建筑电气,2017,8(11):52-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