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师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我们正在参与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这场疫情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它必会成为中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这场大课堂中,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什么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 疫情 道德与法治教师 引导 中学生 树立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己亥末,庚子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防控疫情的总体阻击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这场战疫中,你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这都是更重要的学习。毫无疑问,这场疫情必会成为中学生学习的大课堂。而道德与法治教师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那么在这场大课堂中,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什么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感受制度优势,培养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面对疫情,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防控疫情,形成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强大合力,充分展现了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效率,这些最终汇聚成了中国信心。这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一位媒体人这样说:“这场灾难恰恰证明了中国超凡的动员力和凝聚力。世界上大概不会有哪个国家能够在一场疫情面前这样组织起来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此不惜代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体制之有力和中国举措之有效举世罕见,令人敬佩。
在灾难面前,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和骄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把自己的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
二、感受生命脆弱与坚强,树立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的生命观。
当一颗小小的冠状病毒使成几万人陷入生命危机,甚至还夺取了上千人的生命,使上亿民众陷入焦虑与恐慌中,这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这时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生命都需要彼此尊重。然而部分人无视野生动物生命的存在,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深刻的领会到人不知敬畏,则失戒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因此中学生要做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世界和谐相处,树立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的生命观。
三、感受奉献与付出,培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
面对突发的疫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再次 “挂帅出征”,义无反顾的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他身患渐冻症,但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哪怕是妻子感染病毒接受治疗期间,他也始终带领着全院干部职工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面对严峻的疫情,无数医务工作者或舍小家为大家坚守抗疫第一线,或请命逆行驰援武汉,他们被称为 “最美逆行者”;而更多的普通群众或守望相助,或慷慨解囊,或默默坚守。
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使命与担当、无私奉献和人性的美好,这些都在教育着我们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责任感。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 “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培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
四、感受科技力量,弘扬科学精神。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也说过:“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科学家的风骨。
在疫情期间出现过许多谣言,诸如:抽烟和饮高度酒对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用、黄双莲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抑制作用等。类似这样的谣言无任何的科学依据,很快就被国家卫健委专家给辟谣了。只有做到科学防控如: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这样才能科学理性地预防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以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一批优秀医学专家,他们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高超的医术、科学的精神和崇高的威望,带着领医务工作者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做到科学医治。同时他们还带领着自己的医学团队积极投入到相关试剂、预苗、药品的研发中,成为抗“疫”战斗的中流砥柱,成为我们的 “定心丸”。这就是科技力量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但到目前为止,病毒根源及治疗的特效药仍然未找到,可见科学研究还有很多未的知领,这为我们中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激发了中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为此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索,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同时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
五、感受法治建设,培养法治意识。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依法治国”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
然而,在疫情期间,一些人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编造、散布谣言,造成人心恐慌、影响社会秩序,全国多地警方查处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编造、散布谣言的违法案件,公安机关也依法对编造散布谣言者进行相应处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人民的法治意识还有待于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严格执法。
面对疫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增强法治意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到在网上发布信息应遵守法律和道德,不制造和传播谣言;对于未经证实和来源不明的网上消息,要学会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辨识信息内容,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一旦发现网络谣言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灾难是最好的教育,疫情之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我们应通过疫情来引导学生培养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的生命观、培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培养法治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具有正确人生价值观和高尚品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