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而小学教育又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作准备。而数学的熟悉不是靠记住感念和公式就可以了,还要应用数学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呢?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介绍几种策略,仅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应用
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孩子的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有些孩子与生俱来就对数学较为敏感,并且对不同的数学问题有较快的反应。但也有一些学生对问题反应较慢,在上课的时候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不能层次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渗透和培养,必要的时候要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数学的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知识的难度都有所增加,很多问题必须是学生具备了一些思维能力之后才更容易、更轻松的解开。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把每个章节的基础理论教给孩子,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丰富和表象积累是形成思维的基础,数学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变化多端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对数学认识的丰富感性材料和经验。而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本身就很强,一些理论知识也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难理解,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在看、听、想、记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中丰富数学的表象,产生对数学的真切感受,由此促进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思维,真实的感受它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拿到课堂上来,将教学内容和真实情境相结合,增加了趣味性,学生们学习就更加投入,深刻的理解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时,如何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这就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加以理解。做一做第二题: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和例题: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上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买东西和坐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真实体验。在用除法解决问题时都是有剩余,怎么来处理余数呢?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买东西剩余的钱不足以再买一个,这时就要把尾巴去掉,采用“去尾法”,当去坐船时,剩余的人不够坐满的4人,但是这些同学都要参与,怎么办?当然还是需要一条船,这时就需要用“进一法”。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快速的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
数学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给予学生们互相展示、互相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们大胆的大尝试、自我突破。通过建立小组合作的几只,让学生们的思想得到碰撞,引导学生们思想的“质变”。放手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可以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让数学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合作的方式,集思广益,将梯形分割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之和,不同组的学生尽管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是都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竞争中积极开动脑筋,对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使用难易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大乐趣就在于解题,老师要多教会学生去进行解题方法的探索,开拓思维。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不容易解开的问题,学生如果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就很容易自信心受挫,降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讲课时可以准备一些解法,类似的问题题目要有简单和复杂两种,把简单问题的解法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学会的方法去解开类似的复杂的问题。通过难易对比,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深刻了解解题思路,灵活掌握解题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对比解题方式对于扩展学生思维能力还是非常有效的。
五、通过习题训练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以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习题解答环节,以设置逆向思维练习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时,例如,妈妈买了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分析: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必须知道买一个碗需要多少钱?这样根据题目的条件:3个碗用了18元,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一个碗的价格。即18÷3=6(元),再算8个碗多少钱?就是求8个6是多少,即8×6=48(元)。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就可以从这个问题或者某个方面的反面进行思考,采取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从而找到解决的捷径。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一种能力,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在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一定要根据学教学实际情况需要不断加强,但定向思维的训练更不能削弱,只有在教学中坚持综合训练,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并形成创新思维。
总之,对于小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从思想、方法等多个层次,多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旦建立起来,对于后续的学习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