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黄丽娣
[导读] 随着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方针出台,使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摘要:随着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方针出台,使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并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成为人们的全新课题。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当下,学生缺乏劳动意识、自理能力欠缺等成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为了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劳动教育开始得到重视,为了使其效果得到有效发挥,本文对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劳动的内涵指的是通过劳动生产、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自我服务劳动等教育活动向受教者传播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正确的劳动观点、习惯等得以形成。就劳动教育的目的而言,其主要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培养,使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的改革,使育人方式中劳动教育的地位得到有效凸显,其能够对劳动观念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不仅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使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劳动教育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为课程改革发展需求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使小学道德和法治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从而使师生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劳动教育的起点是劳动意识,其与劳动习惯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学生的劳动意识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对劳动产生尊重的态度,为其劳动习惯的形成提供保障,并且,通过劳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使其能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渗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完成,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并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家长能够放心的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之中,从而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同时,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这样能够让孩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劳动。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如书包以及个人物品整理大赛,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使其自尊心不会受到打击,从而使其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使其劳动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构建良好的氛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劳动,在课堂之中,需要让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知,并且通过观察生活的方式,来对其发展的意义进行有效体会。例如:对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利用,使其能够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来对劳动节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良好氛围被有效构建,使学生能够对其产生兴趣的同时,对劳动产生全新的认知和崇高的敬意。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劳动诗歌进行播放,让学生对产生的观点进行表达,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劳动诗歌进行改编或二次创作,这样不仅能够使良好的氛围被有效构建,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为其劳动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三)开展劳动话题来引发思考
        在劳动教育的初期,可以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诗词来对学生进行意识强化,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而且使其自主性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激发,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劳动的意义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从而能够产生全新的思考。例如:教师提出“生活中什么事情与劳动相关”问题,学生对实际生活加强留意,并且通过探讨来丰富自身的观点,从而使劳动话题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另外,学生可以对劳动话题进行制定,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全面的认知,从而使其对劳动产生有效的思考,进而使劳动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
(四)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能够有效养成,教师需要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增加,这样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从而对其产生全新的认知。例如:在劳动节当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种树种花等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全新的认知。并且定期组织学生回来观察,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进行有效记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而且能够对生命产生全新的感受。
结语: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将劳动教育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为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而使其作用得到有效的凸显。
参考文献:
[1]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马月.课程教育研究. 2019(08) .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J].张成壁. 农家参谋. 2019(08) .
[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分析[J].崔秀娟.学周刊. 2018(18)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