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乡村初中老龄化教师群体教学能力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杭茂章
[导读] 乡村初中近年来教师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与之相应的现象是大量的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摘要:乡村初中近年来教师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与之相应的现象是大量的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新时期教改的要求。目前对这一迫切问题却很少有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大都只停留在政策方面,缺少内生机制的研究。本文结合凤阳县第五中学进行的教改实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利用互联网,通过激发中老年教师内生动力、提升其教学能力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教改、老龄化教师群体、教学能力提升
引言:凤阳县第五中学系一所新中国之后建立的,有70年历史的乡村初中,有16个教学班,65名在岗教师,在2016年“教育均衡建设”中配齐了较为的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该校教师平均年龄51.3岁,教龄25年以上中老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
一、凤阳县第五中学新教改前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现状。
        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新一轮教改之前,该校中老年教师普遍对互联网辅助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教改有较大的误解和漠视的情绪。其实很多中老年老师都是师范出身,曾经是同龄人的佼佼者,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要求,却是习惯性地不学习,他们很辛苦,也很苦恼学生难教和不出成绩,但是误以为是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不刻苦的原因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该校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低的现状长期制约着该校的发展。
二、凤阳县第五中学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低的成因分析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新一轮教改之前,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没有重视和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学习机会、教改参与意识淡薄、缺乏起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成信心不足,当然也有学校管理机制僵化、缺乏激励机制,还有待遇和压力过大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广大农村初中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大多数中老年教师曾经是同龄人的佼佼者,并不缺乏学习的能力。问题是大多数中老年.教师自知能力不足,且没有外出学习意识,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在传统的学习形式中,学校因为经费、教学任务重等原因长期不组织教师进行有效学习,特别是外出学习,少量的学习机会往往都是派年轻教师出去。在一份调查表中,该校中老年英语教师有80%的人近十年没有外出学习过,而这十年期间全国的教改已经进行了几个层次的革命性变革。
三、凤阳县第五中学提升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新一轮教改从改革课堂结构、建立学习小组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大面积外出学习提高意识和认识能、改变管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培养实践能力、完善校本备课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进步的措施,极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和综合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利用网络平台,促进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完美结合
该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观念落后的问题,该校鼓励中老年教师积极研究互联网支撑教改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在新教改一开始就大量派中老年教师外出上海、江苏和山东实地考察和学习。
(二)进行数字化管理,促进中老年教师形成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自觉意识。
新教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介和管理,改革绩效制度,激励先进,鼓励中老年教师的成长。该校利用网络借鉴、完善制度,在实施中利用网络回馈反应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完备的绩效制度来激励中老年教师的教改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进行系统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支撑教改的能力。
为了促进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技术支撑、培养教改信心,该校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该校利用参加国培项目培训、专项技术培训和参加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还请专业人员到校进行课件、微课、小视频等制作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为新课改扫清了技术障碍、提高信心、铺平了教改落地的道路。
(四)利用网络技术,立足校本教研,促进资源和技术共享,提高备课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该校的英语教研组有一半的教师参加省级课题研究,中老年教师在各种教研刊物上发表论文。英语教研组借助互联网的作用,针对性地完善校本教研资料,形成一整套包含听力、阅读、写作等各种内容的教研资料。建立了课件库、微课库和教学视频资料库,完善了教学资源,提升了英语教师教学的实力。
四、凤阳县第五中学依托网络采取的提升中老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具有可推广性论证。
凤阳县第五中学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和中老年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成因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也带有普遍适应性和可复制性,具有内生性和创新性,值得推广。
(一)与互联网结合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是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标志,也是各种教学改革成功的必然依托。凤阳五中依托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中老年教师教学能力做法的成功之处就是顺应了新时代的特征,找到了推进教改的新思路。开放的、合作共享的网络平台,是网络提高中老年教师学习能力的基本依托,网络与教学相结合是新一轮教改应当具备的基本方式,。
(二)网络资源是丰富中老年教师日趋枯竭的教学内容的源泉。
中老年教师的教学资源不足限制了他们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互联网有海量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之无尽藏,不论什么资源,只要用心探索,互联网可以满足英语教学所有的资源需求,为其提高教学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合作精神,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发挥网络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手段更新、交流互动便捷的作用,即改革管理模式又改革教学方式,促进中老年教师参与教改的内生动力的形成,是新时代提升农村初中老龄化教师群体教学能力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青:《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3页。
文章类
[1]朱永新:迎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2期,卷首语
[2] 赵海燕:重视形成性评价,促进职校英语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3期,第10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