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更加全面、系统化,从设计流程及设计内容上看,更加强调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协调性与技术策划的先进性,结合构件预制、运输、现场验收等环节,为预防工程施工风险,加强建筑质量监管提供更为细化的工作流程。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设计;现场施工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新时代一种绿色建筑。由于建筑构所需配件提前在工厂制作,配件的结构与外形在制作时均得到良好的加工,使得建筑与外墙装修一体化,减少了施工现场的作业工序,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一体化的建筑施工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能源耗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装配式建筑及其特点分析
1.1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近些年来逐渐开始发展和应用的建筑模式,通过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情况来看,这种建筑模式具有比较可观的发展潜力,并且现阶段的多个城市已经开始逐渐接受这种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耗费的建筑材料相对较少,并且能够在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上降低工程建设所消耗的资金。现今社会中能够用于建设的土地相对较少,这对相关项目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而装配式的建筑模式能够解决这样的社会现状,这种模式能够通过分隔建筑空间的方式从而对该行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这种建筑模式通常情况下在建设之前需要对相关构件进行预制,并且保证预制的规格能够满足具体工程的建设要求,在准备施工时需要将预制的构件从生产厂家运送到施工现场,通过合理的安装,大幅度增强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构件的重要连接部位加强重视程度,保证不会存在比较明显的裂缝等现象。
1.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革新,与传统建筑比较,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构件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实现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运输物流化、安装专业化,与传统的建造模式相比较,可以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资源,有效提供施工生产效率,进而达到合理缩短工期的目的。
2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要素
(1)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设计必须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要求和建筑结构的功能,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构件节点以及建筑材料的质量。目前,装配式建筑应用还不够广泛,因此,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还不够全面,为了保证构件的质量,施工团队应组织专业人员和技术队伍进行研发,保证建筑构件的施工质量。另外,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对现场施工困难和施工效率较低的构件进行集约化处理,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要做到主体装修过程的一体化,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整体与机电设备一体化,因此,设计单位要和施工单位达成一致,二者之间在开始设计和施工前,应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尽可能地提高建筑结构的建设标准和质量效果。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构件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分体结构以及水电内装等部分的安装要求,可以在进行具体操作之前,采用BIM技术对设计效果进行模拟,以分析其可行性。
3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3.1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显然从事传统建筑施工活动的工人,对此认识不足,难以完全适应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要求。对工人开展相关的技术技能、安全培训教育十分重要。
对新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要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培养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安全意识、行为和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对特种作业人员,要加强培训、考核、管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难点、要点和安全要求,进行详尽的交底,特别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让每个作业人员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安全。重视班组活动。对一线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班前讲解当班工作内容,操作要求,工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班中严格遵守建筑施工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班后总结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进行整改落实。全面增强员工建筑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出现。
3.2构配件的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实施环节需要使用的构配件数量比较多,各个构配件对于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充分的了解构配件在生产和使用中所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促进其应用效果的提升。从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构配件的管理应该从设计角度出发,使得其协调有序进行,对于各个构配件进行编号管理,给后续的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支持。构配件生产阶段,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各个结构部分的尺寸精确度合格,性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给后续的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构配件的运输环节也是重点的管理和控制阶段,防止在运输环节构配件存在损坏的问题。在运输现场之后开展构配件组装施工,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保证构配件的匹配度与准确度合格,禁止安装之后存在过度的偏差,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
3.3环境保护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现场原材料使用大大减少,诸如砂、石、模板、方条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绿色工地的新形势下,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减少了原材料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由于预制构件在加工厂内制作,可以将污染物集中处置,从而减少装配现场的污染。从噪音控制方面来说,由于不是现浇结构,现场无需使用振动器等高噪声的工具,对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3.4BIM技术的应用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BIM技术,分别建立装配式建筑各PC构件模型,进行空间模拟装配组合,建立可视化三维建筑信息模型,结构及安装碰撞检测,优化预制构件尺寸、外形、连接节点、预留吊装点等设计,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构件,提高产品合格率和构件精度。
BIM技术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对施工场地布置、吊车驻车位置、构件堆放场地,车辆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对各构件吊装工艺、吊装顺序进行优化。通过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形象生动直观,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的效果;施工现场更合理调配作业人员和各类资源,合理安排各类构件的运输堆放,提高吊装作业效率。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的应用,对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施工和建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装配式建筑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影响正常施工的因素也比较多,导致现场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解决,这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提高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现代工程领域的使用需要。
参考文献
[1]叶红雨.构件工艺设计与建筑装配设计方法初探[D].东南大学,2019.
[2]王轶涵.浅析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技术[J].农家参谋,2018(19):222+237.
[3]袁健东.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若干要点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7):104-105.
[4]朱逸航.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1):36-37.
[5]陈赛国,周红霞,唐振兴.实例探析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2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