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业的影响分析陶超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3期   作者:陶超
[导读] 结合收入分配、财政支农、投资三组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导向的客观存在性
        摘要:结合收入分配、财政支农、投资三组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导向的客观存在性,解释了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先分析了城市偏向的概念,其次,研究了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影响,城市偏向政策导向能够借城乡收入分配和工业化等渠道,间接地对农产品流通业发展产生抑制性的传导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偏向;农产品流通业;影响
        引言
        结合相关计算数据,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并且指出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产销结合的生产模式、发展网上电商平台销售等多方途径,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1城市偏向的概念界定
        从土地利用的城市偏向来看:城市偏向首先在土地的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不平等性。国家垄断了一级土地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于是政府不断征用农村土地,在征收时按照低价补偿农民,但没有考虑该土地的未来价值。虽然当前国家积极关注“三农”发展,但受长期以来制度惯性影响,在土地利用上难免会存在较重的城市偏向性,对农地往往是政府单方面强制安排。
        从公共服务的城市偏向来看: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直接使得公共服务更多地被城市发展吸纳,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形成了城乡有别的格局。从目前来看,虽然农村地区经济社会也得到一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降低,但是总体上交通、市政、通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在农村仍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的联系,限制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由于存在公共服务上的差异,许多农民不断流向了城市,也客观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影响
        2.1城市偏向带来了更大的城乡贫富差距,从而制约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增长
        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会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民收入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在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政府对城市存在着依赖性,具有明显的城市偏向,从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会削弱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城市人群向农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于是作为农产品供应链重要环节的农产品流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则越不利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
        2.2城市偏向是带有浓厚“工业偏向”的政策导向,刺激了工业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工业化与城市化是齐头并进的,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不断的工业化,而城市偏向中也带有浓厚的“工业偏向”色彩。2017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较2000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较1978年则降低了20个百分点。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工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一方面国家对工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更多的资金、人力资源、时间等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农产品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工业规模大,污染物排放量大,难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农产品生产。这样,农产品生产条件被恶化,会压缩农产品产量,从而不利于后道环节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此外,在流通方面,国家对工业产品流通的支持力度明显高于农产品,当前农产品流通总体上还是维持低效粗放的方式,流通环节多,过程损耗大,影响了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质量。


        3优化城市偏向对农产品流通业影响的若干建议
        3.1合理优化城乡收入分配,提高对农产品流通业的支持作用
        由于城乡收入分配差异是抑制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偏向负向作用于农产品流通业的重要传导渠道。因此,合理优化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是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一方面,应加快推进“以城促农”,适度引导城市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向农村地区转移和渗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另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新创业,激发农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为包括农产品流通在内的“三农”经济活动创造更多的内在的生动力。
        3.2政府需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产品体系建设,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以及农产品超市等组织,为村民的农产品流通业开拓销路,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带动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其次,要加强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对农产品集贸市场进行整合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最后,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增加农产品期货品种,对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二,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首先,政府要着力建设连锁超市、电商、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对于致力于农村发展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大力鼓励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下乡活动。其次,农村地区应该破除传统的封闭观念,主动与城市接轨并且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以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最后,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靠自身先进技术、管理等手段帮助农村地区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第三,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注重农村地区物流体系的建立,依靠政府力量建设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重点村庄为辅助的农村物流体系,使之成为农村地区商品集散中心。其次,应该完善农村地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以公路、铁路为主的现代交通体系。最后,应该注重与城市物流体系相融合,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
        3.3通过建立农产品流通组织,提升农产品经销一体化程度
        建立流通组织可以规范农产品整体流通过程,同时以责任和义务进行多方约束。任何违规行为均可进行法律诉求,同时在各农产品流通领域,当地政府应加强相关行业运营的监管力度,严控易违约的企业或运营商。对于拥有严重违纪现象的企业,应限制其进行农产品交易,反之对于记录良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条款的企业,当地政府也应予以支持,以此保障农户和农产品流通链的安全与稳定。对于农户来说,走农产品合作化经营之路能够保证农产品销售及农产品的生产计划,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生产能够避免盲目性,从而减少对市场农产品的冲击,防止供大于求现象出现,避免市场供求风险。各农产品流通主体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享和利益共存的整体合作关系,因此这种合作体系的建立能够帮助农产品流通增强更多活性,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关系实现双丰收。
        3.4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推进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我国工业化建设是以一定条件牺牲农业农村的发展为代价的,同时工业化也是城市偏向负向作用于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传导途径。而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最为重要的支柱,又是不能不发展的,而在此背景下,要加快转变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就要借助工业化的发展,将“三农”发展渗透到工业发展中,加快推动产业之间的融合协调发展。具体地,要实行“以工促农、农业反哺工业”的战略,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积极拓展农产品的市场,为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安振武.商贸流通发展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35-136.
        [2]程书强,刘亚楠,许华.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82-83.
        [3]王侠.新时代我国农产品流通链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8(19):235-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