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夏光武
[导读] 散文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科目,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将语文科目学习好,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文化修养,还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散文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引言
        现阶段,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新一轮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它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从而科学的去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高中语文散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载体,其中具有丰富的人生哲学,语文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等等,因此,对高中生进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训练,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高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依旧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注重自身的声誉和升学率,所以,很多教师把学生的语文散文阅读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的失去了对语文散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高中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散文阅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不透彻,导致了学生没有在高中散文阅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散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建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突破当下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教学瓶颈。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打造阅读兴趣小团队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们形成一定的阅读兴趣,因为只有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发挥语文阅读的作用。那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以从打造阅读兴趣小团队入手,鼓励学生们自由组队或者按要求划分团队,在课堂上留出空余的时间或者利用课后时间,鼓励学生们进行阅读,鼓励学生们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并且在他们相互之间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让学生们更进一步体会到语文阅读的魅力。
        (二)提高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阅读从“接受理论”出发,要求读者以自己的预先理解去阅读,找到别人没有发现的其他意义,做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产生新的意义,塑造新的形象,把阅读与现实社会和生活联系起来。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积极创造性地位,尊重阅读个性,个性化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判断和发展,从而最终完成从“不知”到“知”再到产生独特思想的创作过程。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由于智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批评和质疑,努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激发创作热情,树立创新意识。高中语文散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内容丰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但教材内容有限,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盲目依赖,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的视野,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其他优秀文章,拓展阅读视野。这些文章可以作为作者其他作品相关的教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增加语文知识储备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书籍,组织学生一起阅读,从而在阅读中打开学生的视野,细细品味,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三)制造课堂阅读话题,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话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骆驼祥子》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骆驼祥子”的外号的来源?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文章中祥子是怎样的人?教师利用这样的问题向需而生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理解和感悟祥子悲惨的一生,祥子的悲剧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更反应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的因素。作者通过对普通人的关怀,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批判,体现出作者的人性关怀。教师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课堂话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落实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1.倡导平等对话,学会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课文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它也是教师思想、学生思想、文本思想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和思考,学会独立阅读和学习。2.参与阅读体验,让学生健康生活语文课程具有很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阅读教学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研究,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生命体验和精神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自身生命成长和知识经验的补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意义建构,了解学生对课文的诵读、感受和体验,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
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散文阅读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列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通过全面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小伟.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80.
[2]龚裕卫.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2019(19):63-64.
[3]周晓青.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