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校园安全事故、欺凌的事件频频出现,究其原因是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语文教育课堂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让学生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在课堂中,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生命意识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意识;培养方法
引言: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目的是通过教育学生们让学生们敬畏生命。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幸福感反而降低。社会上的人们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学生身边,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又因为学生们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差,在实际生活中更容易被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因为无法排解而伤害自己。因此,学校就要担任好学生们生命意识的培养工作。语文学科在这一培养过程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决定的。
一、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思想的进步和心灵的净化,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一些好的作品,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与生命的平等对话需要阅读。语文的阅读能让学生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让学生们与生活更亲密地接触,体验更多的生命感,从而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学会敬畏生命,这些都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包括的内容。
教师应该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取课本内容中有利于生命意识提高的素材,对学生们的生命意识进行更好地塑造,从而使课本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1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不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说话,用手指讲话,并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优秀的大学。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的事中。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予我们极大地鼓舞。让我们明白生命是如此脆弱,又如此坚强;生命是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博大。这篇文章让学生们明白,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但是面对困难,每个人的对待方式和解决方式又是不同的。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明白,海伦凯勒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去还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了一番成就,那我们又何尝不能呢?学生们就会学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更要勇敢的去应对,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在困难中摔倒又站起来,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二、在写作中提高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浅显地看,语文课只是在学习如何理解语言、读懂语言。但是更深一层地去探究,语文课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语文课中的一些人文情怀、刚正不恶的价值观、清楚明了的表达......等等的这些,都在不断地塑造着学生们的性格和三观,更体现出了一种生命的价值感。语文作文的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写作进行辅导,不断的提升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后,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想清楚明了的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们深刻的理解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提高对生命意识的感悟能力。
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要求:自拟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根据这篇作文题目的要求,学生们就会以题目为基础展开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呢?是父母的陪伴,还是朋友的关心,是老师的叮咛,还是社会的爱护......学生们通过这些方面不断的展开自己的思考,不断地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需要他们、爱着他们,不断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感悟与感想,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得到进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写下自己是如何理解“让世界充满爱”。写下来自己的想法,形成文章,让学生们更能够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坚定自己人生的价值,提高生命的意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极为宝贵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提高学生们的生命意识,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初中的语文课堂正是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同学生们的生命意识,使得生命教育不再是德育课的专项。对学生们的生命意识进行培养,让这些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们明白生命的可贵。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一定可以养成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彭朝中.(2015).初中语文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