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语言能力浅谈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杨劲秋
[导读]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
        【摘要】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逐渐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点,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语言的规律,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养成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水平。
        一、创设有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一些幼儿性格比较开朗,善于与他人交流,对语言学习兴趣较高,而一些幼儿性格比较内向、含羞,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更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对语言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创设有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尤其是性格内向、害羞的幼儿,应为其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所以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想要表达说话的欲望,例如教师开展“水果歌”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为幼儿出示关于葡萄、苹果、西瓜以及香蕉等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这些都是什么水果,之后教师提出提问“这些水果宝宝为什么都不开心啊?”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进行猜想,提问一些平时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小朋友回答完以后,教师给予鼓励“回答的真棒”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之后教师公布答案“因为水果宝宝们都没有漂亮颜色的衣服”并出示4中漂亮颜色的衣服,引导幼儿说出“紫紫的”、“黄黄的”“绿绿的”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哪个水果红红的”“哪个水果黄黄的”“哪个水果绿绿的”幼儿在回答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苹果红红的”、“香蕉黄黄的”、“西瓜绿绿的”,最后教师组织一首儿歌,让幼儿完整的念一遍,锻炼的语言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说话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想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在环境的熏陶下,可以激发幼儿对语言训练的兴趣,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创设语言环境时,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需求,为幼儿创设具有趣味性的语言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在班级内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并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幼儿对自己的作品都非常满意,这样就提高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个幼儿都能进行1分钟的介绍,有的幼儿甚至达到了3分钟,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其次在日常交谈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语言教育,抓住日常交谈的说话契机。
        例如午餐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饭菜的味道怎么样;也可以让幼儿根据天气,说一说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

教师和幼儿交谈时,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来面对幼儿,而且应注意自己语言要规范、发音要正确,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再次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语言活动角,在这个区域,幼儿可以自由的与教师以及其他同伴进行交谈,不限内容,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的机会。
        三、重视幼儿语言习惯的培养,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幼儿语言习惯的培养,规范幼儿语言的表达,逐渐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让幼儿养成多看、多听、多说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形成感性经验,才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还可以通过看电视、电影以及图书等途径,丰富幼儿的生活,增长幼儿的语言经验。幼儿学习语言,还应养成倾听的习惯,包括倾听他人说话、倾听乐器的声音、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幼儿进行想象、模仿。教师还应想方设法的为幼儿创设说话的机会,幼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次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应让幼儿明确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以及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使得幼儿能够正确、合理运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起到示范的作用,在与幼儿交谈过程中,教师运用的语言必须正确、响亮以及清楚,切忌不能使用错误词语或者说半句话,对于幼儿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幼儿要反复重点示范,指导幼儿进行模仿,同时教师及时纠正幼儿不规范的用语,特别是一些幼儿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会说一些脏话,教师应严厉批评,并向幼儿说一些
        四、增强幼儿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在开展幼儿语言训练过程中,还应增强幼儿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提升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自然资源,增强师幼、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幼儿在快乐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夏季,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公园观赏荷花,荷花盛放非常美丽,看到这些美丽的荷花,孩子们显得非常的兴奋,在不停的交流讨论,有的孩子在交流每一朵荷花绽放的样子、有的孩子在交流每一朵荷花颜色,幼儿的孩子交流最喜欢的荷花是哪朵。教师带领孩子们赏析景色后,回到教室,教师又让孩子们分享一下看到荷花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也分享了自己观赏荷花的感受,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之后教师还为幼儿布置了语言实践活动任务,让幼儿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让自己爸爸妈妈分享一下观看荷花的感受,这样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应增强幼儿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语言能力是幼儿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幼儿发展其它能力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语言的规律,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指导幼儿养成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菊玲.让多媒体教学助力幼儿成长[J].文教资料.2016(11)
        [2]顾莹莹.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