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而且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紧,是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满足教学需要,就必须要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新时代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与传统课堂以教师教学为主体不同的是,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质,要想改变语文教学策略,学生无疑是最好的推动改革的良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可以使语文教学策略的整改更加容易顺利。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以学生为主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积极努力。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才是语文教学的课堂主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文的教学策略改革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整体性的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是学习行动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同步以及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并以此体现出自身的学习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在互动中感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兴趣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将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情境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彼此互动而完成的,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更喜欢展现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可上网搜集视频、图片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展示海底奇妙的景色和海洋丰富的物产。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学生能深深地被海洋中的丰富物产所吸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教师充分准备并积极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就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仅限于教材本身,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其拓展知识视野。随着新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与深化。以多媒体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出现,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延展知识等引入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教材内容,还能接触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实现知识面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但在运用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然后再为学生引入适宜和有效的知识信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姑娘》一课时,教师把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的创作背景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辅助文章内容讲解,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增加其知识储备。同时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调整与优化教学计划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适当采用实践性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复习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语文课堂单调枯燥、毫无趣味,小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也就不会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开始新的课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并让他们自主思考,发现有效的解决办法,去解决学习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五、做出有效课堂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评价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课堂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课堂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教师可以采取肢体语言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肢体语言较为敏感,且其心情与学习状态很容易受到教师对其态度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细微肢体动作的作用,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鼓励。其次,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语文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相反地,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并着力于学生的思考模式和课堂参与度。如此一来,教师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充分、合理的课堂评价,也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现状、提升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
总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采取多种策略积极进行整改,积极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东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
[2]王佩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