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一大批建筑行业得到了充分发展,催生很多建筑企业市场主体,给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源动力。但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控制等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深入研究。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士以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引言
从建筑工程管理实践分析,建筑工程管理有如下几点分类:一是工程的质量管理;二是工程的成本预算管理,三是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建筑工程十分重要。从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性分析,就是为了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是建筑工程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中,天气、气候等外在因素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建筑工程大都是从事室外作业,施工环节较为恶劣,“看天吃饭”的问题始终存在,诸如雨、雪、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此外,建筑工程领域也是产生废弃垃圾较多的产业,建筑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噪音污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扰民。产生的污水和废弃物还会影响周边的水资源和空气质量,这些均会严重破坏周边的自然生态。
二是施工主体的影响。施工人员是从事施工的主体,离开了施工人员工程是无法实现完工的,即使在机械化高度发达的未来,这一点也无法完全实现。但“人”是一个主观主体,施工人员更是如此,施工中必然存在一些主观上带来的东西,比如技术水平的因素、专业知识的因素、自身经验等。由于准入门槛较低,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经常出现品行不端、安全意识不强、职业素养缺乏、不遵守施工纪律等问题,这些均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三是管理人员素养的影响。除了上文指出的施工人员外,管理人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其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的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好的管理人员可以带出一批优秀的施工人员,反之,专业素养不够的管理人员则可以使高效率的施工人员队伍变成低效率的施工团队。当然,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效与管理手段也是息息相关的,缺乏固定的管理手段,缺乏模式化的方法,也会导致管理效益的下降。
四是制度法规的影响。制度法规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工作,这一点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也是如此。必须要构建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会减少很多企业的内在消耗。同时这也要求管理人员学会依靠法规制度管理,提升管理的质效。如果一个建筑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则管理力必然下降,管理人员甚至依靠自身的经验和身份权威进行管理,必然随意性较大,不同程度上造成上下级关系的对立。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是可以较好聚焦工程质量这一核心。工程质量是所有企业追求的核心指标之一,其直接关系着后续建筑投入使用后,人们的居住使用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可以较好的提升工程质量层次和水平,使得各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得以实现。比如在建筑工程设计初始阶段,可以针对方案进行反复验证,进行情况的反复比对,及时发现方案计划中的问题和矛盾,及时进行修正修订,为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程施工打下基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可以较好实现工程的统筹,加强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这一点至关重要,科学的资源调配可以较好的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同时这一阶段建筑施工管理也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监督,通过现场监督及时发现不规范操作的问题,及时的指正可以避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扩大,这是提升工程品质的重要方面。
二是增加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很多建筑企业主体进入了市场,市场经济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建筑企业如何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确保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就是解决方案之一。高水平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建筑高品质的建筑,从而更好的打出自身的市场品牌,比如国内在短时间内就涌现出了诸如万科、碧桂园等响当当的建筑企业。其次高水平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施工成本,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利润空间,确保企业有跟多的资金进行新项目的研发和开发。
三、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是施工人员准入门槛较低。由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不充分,一些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严重缺乏,大量的建筑企业仅仅能招收到农民工进行施工作业,这一群体由于文化素质偏低,虽然经过培训后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接受能力不强,加之一些工程的专业性较强,一些专业化的设备操作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一般施工人员实施操作,必然出现不按操作规程,不按施工流程等行为,这些均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进而影响施工成本的控制。
二是施工原材料管控不严。由于工程施工的覆盖面较广,涉及到的专业也较多,一些工程原材料一次性进场也较多,这也给施工检测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确保这些进场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如何确保这些材料均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如何确保这些材料进场后均能得到正确的存放,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建筑企业均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科学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管理方式创新不够。受传统思维的制约和约束,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方式还较为陈旧,比如在安全管理上,还局限于对“三口四室”的管理,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不够。当前,随着建筑工程结构日益复杂,一些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难以把控,这也给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点举措
(一)着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新时代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一切均是空谈。这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人才招聘时,要提升招聘门槛,注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考察,确保把优秀的人才招进来。同时还要确保这些人才留得住,主要依靠事业留人和环境留人,给予丰厚的薪酬激励,给予充分的事业平台,确保这些人才招进来,也要留得住和用得好。同时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定期考核和结对帮带等形式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提升。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体系建设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至关重要,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机制的建立更多的是从微观上提升管理效益,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多的是从宏观上堵塞建筑工程管理的漏洞,切实落实管理的责任制。在工程实践中就是按照“全面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制定企业管理体系,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哪一级出问题追究哪一级的责任,确保事事有人管,每一个环节不挂空档。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通过管理体系就可以直接找到需要协调和汇报的同级以及上级,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同步解决。
(三)善于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针对性研究
实施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实施,在工程施工实践中,由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较多,管理人员需要对多方面内容进行统筹和协调,确保每一项工作均能发挥自身特长,这就需要对工程实际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比如在原材料进场后,就必须针对原材料性能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分类存储方案。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就要针对施工进度、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方面实施严格分析等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也需要建筑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纪春林.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研究[J].科技风,2020(12):131.
[2]王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4):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