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渠道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07期   作者:韦奇良
[导读]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下,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下,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灌溉渠道工程作为我国民生工程,是农田水利中十分重要的水利设施,通过渠道建设可以将农田与灌溉用水有效连接起来,灌区可以有效保障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充足。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灌区渠道工程管理及养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灌区渠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养护;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灌区渠道工程是我国农村基础建设中的重点,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意义重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灌区渠道工程只是简单的输水工程,受传统水利建设中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轻视灌区渠道工程建设思想的影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的渠道施工质量不够重视。而很多灌区工程处于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地区,本身建设难度较大,容易产生质量安全隐患,如果后期缺乏养护管理,灌区渠道工程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受损。
1.灌区渠道工程概述
        在农田水利中,灌区渠道工程是相当重要的水利设施。渠道工程的建设难度较大,且具有季节性特征。根据灌溉面积、控制范围,可以将灌区渠道工程分为多个等级,不同等级工程之间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以形成完善的渠道网。一般灌溉渠道有两种,即明渠和暗渠,渠道工程具有以下几方面施工特点:
        第一是灌区渠道工程施工比较复杂,输水设施为输水渠道或者管道,有多种渠道形式,比如干渠和支渠等。不同的渠道工程其施工地点不同,且面临地形复杂的问题,在施工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第二,灌区渠道布置形式具有自身特性,可以采取固定灌排式、临时渠道布置式,固定灌排式又可以分为双排式和单排式,前者为渠道相邻布置,而后者为渠道相间布置。第三,灌区渠道工程的使用具有季节性特征,可分为使用淡季和使用旺季。淡季由于农作物需要的灌溉水资源少,因此渠道工程使用率低,实际输水量也比较少。旺季主要是播种季节,需要大量水资源灌溉农田,灌区渠道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1]。
2.灌区渠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施工测量
        在进行灌区渠道施工前,要先做好施工测量和复核工作,主要是复核设计单位提交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一般采用符合测量法,对交桩点坐标、高程等数据测量。完成复核之后,依据结果和设计图纸,指导布置加密桩。尽量将其布置在比较坚固的地面,设计轴线控制加密桩布置时,使用前方交会法构成三角网,以确保轴线点景区下便于其两点系统布置。
2.2防渗渠道开挖和回填
        在灌区渠道工程大断面开挖中,利用土方开挖机先粗挖成型,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再通过人工方式进一步精削开挖,使土层到达标准断面,以保证渠道土膜表面光洁,减少其中水分蒸发,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开挖渠道过程中,要控制好土膜间距,间隔段两侧要根据设计要求挖出浇筑断面,并拉紧横线为开挖参考,从坡上到坡下进行开挖。同时要用坡度尺在开挖中同步检查,反复修正达到设计要求。渠堤土方回填作业比较复杂,要先将其中的杂物清除干净,之后洒水湿润、分层摊铺、夯实[2]。
2.3防渗混凝土浇筑
        首先是混凝土定型模具,坡底混凝土防渗是渠道工程防渗常用措施,在设计中为保证渠道综合使用效率,会采取不同的渠段断面结构,按照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形式,合理设计常用的浇筑定型模。其次是混凝土浇筑,浇筑渠道底板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浇筑方法即可。浇筑边坡混凝土时,由于该部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力影响,因此对混凝土有特殊配比要求,需要采用二级粗配骨料。浇筑中,需经过试验段试验之后才可正式采用该配合比施工,以保证在振捣密实、取模之后,混凝土定型结构良好,经过人工稍加整平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是混凝土拆模,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确定拆模时间,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会使用到伸缩夹板这一附属构件,混凝土冷凝中该部件会受到固结挤压,将其取出后需要人工对混凝土缝面棱角进行装饰,避免影响到外观质量。
3.灌区渠道工程常见问题
        (1)人为原因引发渠道杂物沉积,灌区渠道工程一般是建设在户外环境下的,在其日常运行中,受相关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影响,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断面问题。水流在经过断面时其流速会降低,水流中如果有石块、泥沙,就会在此淤积,长此以往渠道工程的运行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同时,淤泥中的营养物质丰富,杂草会繁茂生长,从而对水流产生一定阻力,在得不到及时清理的情况下,渠道水流就会被阻塞。
        (2)长期失修导致渠面沉降,在灌区渠道使用年限越来越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填方渠道、地基位置沉降的问题,地基部位产生质量问题,挖方土遇到水以后软化,工程渠面会受到渗漏水、雨水的冲击,进而降低渠道工程稳定性。
        (3)水量过大引发渠道渗漏,一般情况下,灌区渠道有着充足水量,传统的灌溉方式是渠道内部水源流过,然后渗透导致渠道内部,这种方式的不足就在于会浪费水资源,还会引发渠道周边土地盐碱化问题[3]。
4.灌区渠道工程养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4.1管理养护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中,普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管护的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清晰等,都是管理养护机制不健全的体现。在管理模式方面,很多工程仍然采用传统手段,缺乏有效的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管理职能混乱,不利于灌区的健康发展。管理职能混乱下,长期以来权责不明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灌区渠道工程实际运行秩序混乱,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无法满足社会对其提出的使用要求。在渠道工程后期维护中,也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养护工作科学性、有效性不足。在出现问题后总是互相推诿,出现管理盲区,严重破坏灌区稳定性,阻碍着灌区的进一步发展。
4.2群众保护意识淡薄
        灌区群众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经常出现对渠道工程的破坏行为。在实际灌溉生产中,常见的破坏行为有随意取土、机械碾压、砸取水口等行为。

管理人员虽然重视渠道看护、巡查工作,也会阻止这些破坏行为,但在处罚和执法方面的力度较小,无法有效震慑破坏行为。此外,一些渠道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较早,当时遗留的占地、拆迁和补偿等问题,虽然渠道工程管理中划定了管护范围,但群众仍然在此范围内种植 ,如果整治工程占用到了这些土地,就会引发赔偿等纠纷,加大工程建设难度。
4.3维修养护费用不足
        灌区渠道工程运行中,容易出现淤积、滑坡、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其正常运行。因此,需对灌区渠道工程进行必要的维修养护,但由于养护费用较低,渠道分布范围又比较广,交通不便等原因下施工难度加大,也增加了人工费用和运输费用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及时修复。一般只能将有限资金应用于除险加固,渠道运行中沿岸群众随意倾倒垃圾等,导致渠道工程斗口堵塞,渠道失去原先的功能,不利于灌溉功能的发挥[4]。
4.4维修养护方案设计方案不完善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中,会专门规定维修养护设计方案,但实际在编制设计方案中仍存在不足。比如人工预算价格方面,采用的是定额标准人工单价,与实际相比较低,会引发维护中一些问题。但人工预算价格政策性相当强,无法轻易改变专项方案编制无标准依据,容易引发与实际的巨大偏差。按照定额标准编制的维修方案中,是以材料消耗为主的,而实际中多以人工为主,两者之间矛盾加大了工程量认定难度,无法实现详细计量。
4.5施工技术工艺单一
        当前渠道防渗工程中,工艺因素处于决定性位置。多样化工艺,可以为防渗施工提供更多选择,达到多重保障效果。但实际上工程中使用的防渗施工工艺单一,在多年养护中只能运用单一技术工艺,导致防渗渠道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
5.灌区渠道工程管理及养护优化策略
5.1完善维修养护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服务体系,注重引进先进专业技术人才,保证水利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渠道工程服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按照渠道经过的村组划分责任、明确管护区域和管护界限,才能促进渠道工程管护工作有序开展,各责任主体发挥自身职责,保证渠道工程建设质量。
5.2防止渠道渗漏养护措施
        引发渠道工程渗漏的原因,主要是施工中清基不到位、渠道涂料质量差、夯实不足等,渠道中如果存在裂缝和洞穴,在长期的渗透压力下会引发渗漏。当前主要采取的防渗措施一种是在渠床的表面施工,添加三合土、粘土等防渗层。另一种就是通过压实发等改善渠床土壤的透水性。采用第一种方法要注意铺设一定厚度粘土地衣防渗层的措施,只在透水性强的砂质渠床中适用。护面湿度为20%~25%,则可铺设5~10cm厚度,以提升夯实感。粘土中可以包含适当含量的细石、砂,以避免护面出现干裂的问题。
        采用浆砌石防渗法,可以有效提高抗冲耐磨、坚固性能。通常施工中防渗层的施工厚度为20~30cm,具体大小应根据石料大小确定,采用不同标号水泥砂浆砌筑来巩固渠道,形成梯形或者矩形断面。每间隔20~50cm的距离设置伸缩缝,以更好地适应温度变化。
5.3防淤养护措施
        渠道工程在使用中,受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因素影响,会出现淤积的问题。对此要针对性根据具体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养护,改善渠道不良状况。由于沙粒在高浓度浑沉速度越小,则水流对高含沙量浑水的挟沙能力越大。因此当前防淤养护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一、调整比降,提高挟沙能力、流速、比降,可以通过取消渠道运行中跌水、截弯取直等,实现比降调整,提高流速、减轻淤积。二、加大流量,部分渠道工程的淤泥情况比较严重,且受地形约束无法加大比降,可以采用持续引水措施加大流量减轻淤积[5]。
5.4树立灌区人民保护意识
        灌区人民的行为对灌区渠道工程的运行影响是很大的,一些村民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存在非法占用河道、污染水源等行为。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注重宣传工作,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群众,宣传渠道工程运行知识,向其简洁明了说明渠道工程对于农业、生态的重要性,提高村民保护意识。
5.5做好日常检查管护工作
        在渠道工程日常管理、养护中,管理人员要做好检查高中,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具体在日常检查中,要在渠道排水前全面、仔细检查主干渠,重点注意鼠窝、蚁穴等。此外在日常检查中,还要全面检查渠道完整性,掌握损坏情况、淤积问题等,还要注意输水管道水源流速问题,及时排淤清淤,保证水流输送稳定。
5.6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要保证渠道工程安全管理有效实现,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依照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规章制度等。相关部门可制定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得以落实,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自身安全任务,在安全管理措施实施下降低事故几率。还要完善奖罚机制,奖励认真完成安全任务、降低事故频率的工作人员,并处罚频频出现安全问题的人员,以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积极性,切实落实安全管理举措。
结束语:
        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先进科技大力发展农业灌溉工程,但其建设管理过程是长期性的,既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做好规划和监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还要做好建后管理养护工作,确保渠道工程运行安全稳定,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巨敬德.灌区渠道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3351.
[2]张春.水库灌区渠道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0):213
[3]查正兴.灌区渠道工程的维修养护问题浅析[J].环球市场,2019,(33):331.
[4]夏智渊.浅谈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5):1962-1962.
[5]马忠华.王石灌区工程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措施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0):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