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07期   作者:霍健
[导读] 建筑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也是一个庞大的行业。
        摘要:建筑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也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建筑行业与其周边相关行业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甚至可以说,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其各个周边行业的发展带动,建筑行业周边各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建筑业这一主心骨的力量来进行推动。而在现今的建筑周边行业中,建筑材料行业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了,而其主要的建筑施工材料---混凝土,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混凝土就没有现代建筑的发展。因此,对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本文就是基于此,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结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
        引言:一座建筑工程的落成,需要涉及许多的环节和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因为这是建筑工程的起点和基础部分。除此之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对于建筑物的质量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控制措施进行关注与研究,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一、现浇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
        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就主要的来说,可以分为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当、外部环境因素等的。但是在这些引起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影响因素当中,还有一种较常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即建筑结构设计不当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不当主要是指,建筑设计人员未做好相关的工作,对于混凝土的种类和数量等没有做好相应的设计规划,进而使得相关的施工人员采取错误的施工行为,得到了错误的施工结果,产生了相应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现浇梁混凝土裂缝的现象表现
        (一)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是指,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承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混凝土裂缝现象。所谓的大的外力,可以分为人为外力和自然外力。其中,人为外力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当从而带来地相关的偏心力,自然外力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大的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对混凝土造成的影响。
        (二)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其主要产生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对正在凝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关的防护措施,使得混凝土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在高温环境中,混凝土内部的硬化过程出现了相应的缝隙和裂变,从而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了收缩裂缝。
        (三)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留有一定的水分,由于不直接暴露在太阳下,因此蒸发的较慢,而与之相反的,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收到太阳的直接照射和外部环境的风力加助,蒸发的十分的快。所以,这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内外表面形成了温度差,从而造成了混凝土表面温度裂缝的产生。
        (四)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是混凝土裂缝类型中,较为经常出现的一种裂缝类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混凝土的施工工序较多,注意事项也复杂,施工人员的人数也多,在各个方面的管理上不是很到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外界环境如气候、外作力等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施工裂缝的产生。
        (五)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是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结构的了解不够仔细,又加上客户要求之间的不一致所导致的信息差问题,进而使得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混凝土的种类品质把控不当,对于混凝土数量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计算控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六)处理措施不到位
        处理措施不到位是指,建筑物的核心区域的受力处理措施不当,进而导致该区域的位置受力过大,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又不达标所导致的相关的结构脆弱性问题,这也导致相应的不同比例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建筑物结构的使用期限产生负作用影响。
        三、加强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现浇裂缝的控制方法
        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不当所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人员疏忽马虎所致,因此是属于后天的人为原因,那么,就可以通过人工工作努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予以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也是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成效。所以,现下,就对这方面的控制方法进行逐一介绍分析。
(一)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实现平整、保持规则,降低不规则、弯曲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出现。如果在平面布置中,出现了相对应的凹凸时,就要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比如,如果平面凹处过大,对于整体的建筑结构造成了影响,就可以通过对其边缘采取拉梁的方式进行凹处的问题解决,进而保持整体结构的平整性。
        (二)构件厚度
        构件厚度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度现浇混凝土构件厚度的开展,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厚度严格控制在一定的科学浇筑范围内,通常来说,这个范围一般不小于十厘米,这样才能保证浇筑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且减少裂缝的产生。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十厘米只是一个科学标准,不具有普遍性,在具体的施工浇筑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还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浇筑情况,予以相应的增减构件厚度,从而才不至于产生由于构件太薄而导致的收缩裂缝问题。
        (三)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由于不同的混凝土品质问题和用量情况的不同,就会导致相关的混凝土强度的不同。一般说来,混凝土的用量越大,强度等级就越高,而其内部的水泥比例越高,就会出现由于比例不当而导致的裂缝问题。因此,应该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用量,保持水泥的合理比例。
        (四)配筋设计
        配筋设计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配筋设计方面的工作,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率。对于配筋设计方面,我国相关的设计法规有给出相对应的设计规范,其中,对于梁、板等建筑物内的大小结构面,都有给出相应的设计要求,根据这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能够相应的减少裂缝的产生。
        (五)管线与洞口布置
        管线与洞口布置是指,要根据不同的建筑施工情况,对管线的长度和厚度、方向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来减少裂缝的产生。比如,管线如果在建筑物内部进行预埋,就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的板层厚度情况对于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影响作用,如果板层厚度适中,那么就要将管线的厚度保持在其厚度的三分之一内,如何板层厚度过大,那么管线的厚度就要酌情递减。相应的长度和方向问题也是如此分析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措施减少建筑结构设计中现浇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经济的平稳良好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这一主要经济发展支柱。并且,为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效益质量,建筑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控制工作也是必须要进行的。当然,除了上述的平面布置、控制构件厚度和合理化配筋设计、控制混凝土强度和用量等措施外,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者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进而保证建筑工程使用价值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熊翼.小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江西化工,2011(4):126-127.
        [2]皮孝建.试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J].江西建材,2016(3):51-51.
        [3]蓝彬彬.浅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J].居舍,2019(15):8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