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坐骨神经置管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实际效果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期   作者:林燕飞1甘桂坚2
[导读] 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盲探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对照组(n=32),以及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n=32),比较两组患者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麻醉失败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率,更具安全性,更实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目前应用于下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案,常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主要凭麻醉医师的感觉及经验进行穿刺,安全风险较大[1]。随着近年来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助技术不的不断发展,目前此种辅助技术已逐渐应用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有效改善了盲探操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为进一步明确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次 研究就选取近年来收治收治于我院的6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盲探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对照组(n=32),以及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n=32)。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56岁~86岁,平均(68.74±3.12)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57岁~86岁,平均(68.52±3.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并监测其相关体征指标。对照组采用常规盲探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主要通过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及触及神经的异感,来进行定位。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准备超声仪探头与神经刺激器穿刺针。先对腰丛进行定位,患者采用侧卧,患肢朝上,以脊柱棘突的连线作为正中线,并和两端的髂嵴高点之间的连线相交,朝向尾侧30mm左右,之后再朝向手术侧旁开50mm左右,以此作为腰丛的穿刺点;坐骨神经的穿刺定位是先分别在股骨大转子、髂后上棘以及骶裂孔,做三个标记点[3]。取股骨大转子和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并作垂直线,和股骨大转子与骶裂孔的连线相交,选择交点用作坐骨神经的穿刺点进行穿刺。确定两个穿刺点后调节神经刺激器的电流为1.5mA,及频率1Hz,并和穿刺针相连。借助超声引导将穿刺针送至神经靶点的内侧区域,当神经刺激器引起肌群收缩后,适当调节电流,当电流在0.3~0.5mA间不引起肌群收缩,并在超声下观察到穿刺针附近没有静脉血流的提示,回抽也未见血液,即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腰丛30ml,坐骨20ml)进行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麻醉失败率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1.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麻醉起效及持续时间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襄醉起效及障读时间情况比较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0 05.
        2.3 麻醉失败观察组未出现麻醉失败患者,失败率为0.0%,对照组出现4例麻醉失败,失败率为12.5%。两组麻醉失败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老年人的机体退化,骨质脆弱,导致这一类人群发生下肢骨折的几率较高[4]。对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不仅要考虑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同时麻醉方案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5]。总之,如果出现定位不准,将会对老年患者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可能是致命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麻醉穿刺定位辅助技术能够在超声辅助的引导下,实现精准穿刺,有效避免了穿刺过程中对患者神经造成的误伤,以及麻醉药物入血管的严重情况。同时在超声显示的图像下能够有效观察麻醉药剂的扩散。麻醉时可进行多点穿刺,促进麻醉药物的均匀分布,可以使起效更为快速,增强了麻醉药物的利用率,并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药物刺激。最后,针对坐骨神经结构变异的情况,会导致在常规穿刺的情况下出现重新定位,反复进退等操作。而通过超声定位则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同时当患者的神经组织无法通过超声清楚成像时,还可通过神经刺激器的辅助,来达到有效定位的目的,提升麻醉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兴高,文日新,陈匡东,等.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09):1231-1233.
[2]古昌剑,彭深渠,张淑芳,等.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疗效对比[J].新疆医学,2018,48(03):278-280.
[3]罗兢聪,邹夏禹,杨志滢,等.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02):172-173.
[4]李晓光,付强,郑秀娟,孟春鹏,陆金彪,韩璐.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32-134.
[5]王春光.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3):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