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学生们的智力开发和身体素质的开发是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体育课堂上给学生教学有趣且健康的健美操课程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学生从中不但可以得到体能的锻炼,还有助于在其中收获乐趣。本文将从现阶段小学健美操课程中面临的现状问题,以及在快乐体育视域下打造优秀健美操课程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健美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小学体育
引言
在体育课堂中有许多可以供学生进行学习的体育项目,其中不乏一些有趣、轻松和简单的运动种类,例如跳绳、踢毽子等,也包括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的大类别,这些运动相较于篮球、足球等竞技性运动更加具有安全性和趣味性,在保障学生运动安全的同时,也能够使他们参与其中获得快乐。在这种快乐体育理念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开设专门的健美操教学,以轻松愉悦、音乐与肢体相协调的方式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舒展和锻炼。
一、现阶段小学健美操课程中面临的现状问题
(一)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训练场地和专业的指导老师
一些学校虽然在体育课堂上开展健美操教学,但是由于自身师资力量有限,不能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场地。一般学校操场都是给所有体育教学提供的,在进行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都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练习。而健美操教学由于参与人数较多,有需要有一定的队形,因此场地不足没有办法顺利开展教学。[1]此外,学校虽然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但是专攻健美操研究和教学的老师却很稀缺,这就导致一些不专业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没有掌握健美操教学的技巧和能力,造成课堂质量下降。
(二)学生参与男女比例差距较大,团队搭配不均衡
在学生观点中,健美操属于较为柔和的体育项目,而大多数小学男生比较好动,偏向于喜欢更加具有竞技特点的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对于健美操并不是很感兴趣。而健美操因其灵动性、柔和审美的特点,更加受到女学生的欢迎。这就造成了健美操参与的学生中女生占大多数,男生人数较少,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健美操需要在练习时不断变换队伍造型和方阵,有时候还需要男女生进行合作练习。较大的比例就会造成团队合作时搭配不均衡,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缺少独立的课堂体系与课本,教学效率较低
前面提到健美操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从更广层面看,在教学中也缺少独立专业的课堂体系,老师在授课时没有固定的大纲,造成教学板块和进度比较混乱。
没有专业课本知识教学,学生对于一些健美操理论知识,对于肢体动作的学习,在运动中对自身安全的保护都缺乏理论性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练习健美操只能通过课堂实践进行练习,一套健美操中动作较多,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学习很容易遗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牢记动作,造成课堂质量降低。
二、在快乐体育视域下打造优秀健美操课程的措施
(一)引进专业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练习场地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着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学校可以为学生引进专业的健美操教学人才,在专业化的指导作用下,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做好健美操动作的技巧,对于整个音乐节奏和肢体动作的掌控,队形的变化和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互动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练习。此外,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室内训练场地,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避免天气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中积极学习,收获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二)打造积极快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
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新奇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还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实现快乐体育的理念。对于动作丰富、音乐节奏明显的健美操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进度和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整合资源整合,编制具有独特风格的健美操表演,学生通过跟着丰富多样的教学视频完成动作的学习,在模仿的过程中对动作产生深刻印象。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既锻炼了身体,也学会了一项特长。[2]
(三)制定科学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相应的授课模式,选择时下流行的音乐作为健美操的背景音乐,基于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上,编出符合音乐风格和学生喜欢的健美操课程。例如,一些健美操以《小苹果》、《青春修炼手册》等音乐作为背景歌曲,这些都是受到学生们欢迎的具有青春活力,同时也很有节奏性的音乐,提升健美操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创新力,可以让学生自行编制动作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对于健美操学习的热情,从小培养健美操运动技能。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探究,可以将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的方式就是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快乐为前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有效性改善,使学生热爱健美操,能够在接触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收获运动知识和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江木旺. 小学体育主题式健美操教学法设计运用的有效分析[J]. 体育风尚, 2019(3):144-144.
[2] 彭雨, 周锴, 林彬.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大众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4).